在《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呢?

2024-11-07 01:47: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为仁之本”典出《论语·学而》,原句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有子所说,意思是“君子行事致力于追求根本,一旦确立根本,大道因而产生,孝悌之心就是推行仁德的根本啊!”有子所说的这句话在《论语》首章中为第二句,足见其重要性。

“为仁之本”开宗明义,指出孝悌为推行仁德这一大道的根本。南宋朱熹所编《四书章句集注》收录了程子的注解。程子认为,一旦具备孝悌之心便会顺承父母,因此不会犯上,便能杜绝违背伦理纲常之事。仁德建立在孝悌之心这一基础之上,拓宽了大道的外延。家庭一旦做到了孝悌之心,便能将仁爱之心推及万物,从而做到《孟子》所要求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孝悌之心是推行仁德的根本,但不意味着孝悌即是仁德。推行仁德的起始是做到孝悌之心,但孝悌之心只是推行仁德的一个层面,而非全部。仁德代表着一种心性,而孝悌之心则是途径。

孝悌之心成为儒家伦理的重要内核,古人推崇“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天下”,我们便不难理解《二十四孝》推崇的孝道何以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孔子主张“入则孝,出则弟”,因而后人效法《二十四孝》,又从正史中提取事例,辑录而成《二十四悌》。孝悌的榜样一旦树立,传统德育中孝道和悌道便有了学习样板。

我们今天对待孝悌之心这些传统伦理价值应当批判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比如“郭巨埋儿”式的愚孝以及“伋寿争死”的愚悌,这些与当今价值伦理严重脱节,应当断然舍去。

回答2:

孝悌之心,这也是在推行的时候最根本的一个情况,而且主要是为了证明仁德,通过古代存在的一些问题引申出来的。

回答3:

孝悌 ,根据论语的观点,可以看得出孝悌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常识为仁的真正根本。

回答4:

是孝悌,虽然仁德并不等同于孝悌,但却是建立在孝悌之心这个基础之上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回答5:

是孝顺,这也是里面的一个根本,而且是在第2句当中出现的,可以看出他的重要性,这也是现在所要推行的一个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