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二年级语文很简单,随着时间渐渐会渐入佳境。
二年级基本是一些小朋友,思维很幼稚,所以一般的语文课本也很简单,一年级基本是儿歌一些之类的,可以把文中的一些人物列出来,拿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小朋友们互动,在玩中学,当然如果不这样,那老师就要融入小孩的世界,行为语言和蔼贴切,让小朋友们听的进去。二年级课程在一年级程度上就要提升了一些,就光是讲就行,不用“玩中学”还是一样进入小孩的世界,特别是语言,要特别和蔼,思维也要转变,要相对幼稚一些,要孩子觉得这个老师跟我们一样,这样大家就都会有兴趣。
一、诱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创设阅读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3、诱导阅读的渴望: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找一些他喜欢的书给他看或者看一些与语文有关的视频
不用太着急的,让孩子多读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吧
拼音肯定没学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