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味美的栗子,自古就作为珍贵的果品,是干果之中的佼佼者。板栗属于坚果类,但它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它的淀粉很高。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77%,与粮谷类的75%相当;鲜板栗也有40%之多,是马铃薯的2.4倍。鲜板栗的蛋白质含量为4%~5%,虽不如花生、核桃多,但略高于煮熟后的米饭。同时它还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中医主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益胃平肝等功效。因此栗子又有了\"肾之果\"的美名。
栗子的营养成分丰富
栗子产生的能量较高,只是因鲜生栗子含的水分较多而致各种营养成分比干栗子和熟栗子相对少一些而已。由于栗子所含的糖类不低,因此,在吃栗子进补的时候,要避免吃得太多,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
栗子中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热量也很高,栗子的维生素B1、B2含量丰富,维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每100克还含有24毫克维生素C,这是粮食所不能比拟的。
人们恐怕很难想到,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要多,更是苹果的十多倍!栗子所含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
金秋板栗健肾补脾----板栗,俗称栗子,是我国特产,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
食用也要得法 饭后不要吃太多
栗子的营养保健价值虽然很高,但也需要食用得法。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要饭后大量吃。这是因为栗子含淀粉较多,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
选购栗子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果肉的色泽洁白或金黄。金黄色的果肉有可能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栗子,相反,如果炒熟后或煮熟后果肉中间有些发褐,是栗子所含酶发生“褐变反应”所致,只要味道没变,对人体没有危害。
板栗的好处:
1、健脑
板栗中的镁含量也是很丰富的,是牛奶的2-3倍,番茄的4倍左右,是很好的补脑食品。
适量食用板栗是增加卵磷脂的有效途径,对促进脑神经元和脑组织的合成、修补、更新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富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成,包含水果罕见的维生素E、H等。
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抗病、延缓衰老
是治疗疾病的良药,可以用来治疗反胃、腹泻、腰脚软弱、吐血、便血、吐血等,是非常好的益智保健食品。
含有维牛素B2,常吃熟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成人口腔溃杨有疗效。
4、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
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5、板栗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具有健脾、壮腰、强筋、补肾、活血、消肿等功效。
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尿频、腰腿酸软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板栗的坏处:
栗子生吃不易消化,热食又滞气,故一次不能多吃,否则会伤脾胃,影响健康。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栗子属于一种果实类的坚果食品,营养价值比较丰富。从中医角度来讲,栗子性寒、味甘,具有一定的补中益气、强筋健骨的功效,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因肾阳亏虚而导致的四肢厥冷,并且可以有一定的养血活血、舒经活络的功效。但是需要注意,栗子不能吃的特别多,不然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堆积,形成腹胀现象。而且离子里面的糖分含量非常高,容易升高血糖。
我知道吃栗子容易上火和长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