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会晤、会见。这三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用会谈:什么情况下有会晤:什么情况下用会见?

2025-01-17 19:31:3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会谈

(1)意思: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以是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谈判。

(2)用法:用于地位相等的人之间的见面。

2、会晤

(1)意思:相见,会面晤谈;领会,解悟。

(2)用法:用于最高领导人同另一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相见。

3、会见

(1)意思:指跟别人相见。有时用于外交场合。

(2)用法:,特指为了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约会、见面。会见,在国际上一般称为“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

扩展资料:

会见与会谈场地安排:

1、会见与会谈的场地。高级领导人之间的会见,通常安排在重要建筑物的宽敞的会客厅(室)内进行,亦有在宾客下榻的宾馆的会客室内进行。会谈桌上常放置两国国旗,现场设置中、外文座位卡,卡片的字体应工整、清晰,以便与会者对号入座。

2、会见座位的安排。会见的座位安排有多种形式,有分宾主各坐一方的,有宾主穿插坐在一起的。主宾、主人席安排在面对正门位置,客人座位在主人右侧,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按身份高低就座。译员、记录员通常安排在主宾和主人的后面。

3、会谈座位安排。会谈分为双边会谈与多边会谈。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桌子,多边会谈采用圆形或摆成方形。不论什么形式,均以面对正门为上座。

4、双边会谈时,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亦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参加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回答2:

会谈指一般人(两个或以上)约好到一起见面并商谈一般的事情;会晤则指国家要员或相关领导者与其它约见国之间的见面(外交词汇);会见就显得比较随意了,可以是朋友、外人、亲戚、同事、外交等等,用得广,但意义就不是很重要了。

回答3:

会见,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拜见君主,又称谒见、觐见。我国内不作上述区分,一律统称会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会见就其内容来说,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等。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以是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会谈,一般说来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东道国对来访者(包括外国常驻外交使节到任和离任),从礼节及两国关系上考虑,一般均根据对方身份及来访目的,安排相应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亦可根据国家关系和本人身份,以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一般说来,礼节性拜会,身份低者往见身份高者,来访者往见东道主。如是正式访问或专业访问,则应考虑安排相应的会谈。外交使节到任后和离任前,还应对与本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驻当地使节作礼节性拜会。外交团间对同等级别者之间的到任礼节性拜会,按惯例均应回拜,身份高者对身份低者可以回拜,也可以不回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