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台 臬台 道台 府台 县台都是几品官? 相当于现在职位?

2025-02-23 15:54: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 藩台正式名称为‘布政使’,一般为从二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主要抓民政和财务。

3. 道台正式名称为‘道员’,一般为正四品。地方上的道台相当于现在两、三个地级市的市长兼书记。

比如袁世凯曾担任浙江温处道,相当于现在浙江省的温州市和丽水市两个地级市的区域。省里的道台,如粮道、盐茶道、兵备道等等,相当于现在省政府的厅长。

4. 臬台正式名称为‘按察使’,一般为正三品,专管司法刑狱的,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省里的司法厅厅长,兼公安厅长,兼任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也就是公检法一把抓。

5. 府台正式名称为‘知府’,一般为从四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地级市里的市长兼书记。

6. 县台正式名称为‘县令’,一般为正七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县里的县长兼书记。

扩展资料:

清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省、道、府、县”四级。

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知府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七品(“七品芝麻官”)。

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总督又可称为“制军”、“制台”。

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有副都御史衔,这样便有权统管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了。巡抚又可称为“抚军”、“抚台”。

督、抚之下设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赋、民政。布政使又可简称藩台、藩司。又设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按察使又可简称臬台、臬司。

清代对于督抚、布政使、按察使,可合称三大宪。

道员是介于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一般管两、三个府。清朝还设立一些专业道员,如负责河务的,负责盐、茶、粮等。

省下设府,以知府为行政长官,掌管一府的政务及所属州、县的赋役、诉讼等事。还有与府同级的直隶州,直属于省,以知州为其长官。有属县。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有直隶厅,直属于省,以同知、通判为长官。

府下设县和散州。县是地方行政的基层组织,长官为知县。散州多是因地而特设的,也以知州为其长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回答2:

蕃台:布政使,主管民政,二品,相当于省长。

臬台 :按察使,主管司法,二品,相当于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道台 :品级不定,通常是 正四品,但皇帝特派的道员,也有 二品、三品 的特例。相当于市长。

府台:二品,省委书记。

县台:无记载。

扩展资料

道台品级不定的原因:

原则上,道台为正四品官员。但实际操作中却有特例,而驻外道员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

光绪时期的御史李慈铭对此种“ 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颇不以为然,上奏请求删减,未获批准。

李慈铭上奏原文为: “.......今则外官道员多至二品,其封皆至一品矣......得之太易,则人不知恩,予之太骤,则士无由劝。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而宣统时期,由于内忧外患,人才匮乏,此种跳级加封现象更为严重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藩台、臬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官员等级

回答3:

藩台、臬台、道台、府台、县台,这几个都是地方行政官员,职级区别如下:

1、藩台,就是承宣布政使,其职责兼管民政和财务,为从二品官,职位相当于省长。

2、臬台,就是提刑按察使,按察使的统称,掌管刑事、司法,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为正三品官。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的一把手。

3、道台,也称道员,是由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派到各地的“分道”,管钱粮,司法业务。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职位相当于地区专署的干部。

4、府台,是管理几个到十几个县行政的长官,职位相当于专署主任。

5、县台,是管理一县行政的长官,相当于县长。

扩展资料:

清代的地方行政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

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

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其中还有投降清朝的土司官职由明朝直接承袭下来的指挥使司,长官为指挥使,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

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百度百科-藩台

百度百科-道台

百度百科-臬台

回答4:

臬台
按察使简称臬台、臬司,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宋各路提点刑狱司与明、清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
藩台
承宣布政使
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以后因军事需要,专设总督、巡抚等官,都较布政使为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但江苏设有两布政使,一在江宁,辖江、淮、扬、徐、通、海六府州;一在苏州,辖苏、松、常、镇、太五府州。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
道员
职官名。明初布政司、按察司因辖区大而事繁,布政司的左右参政、参议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司的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此为道员称谓之始。至清乾隆间裁去世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职,专设分守道与分巡道,多兼兵备衔,管辖府、州,乃成为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级行政长官。别称“道台”、“观察”。《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八点钟一位客到,乃是这里有名的一位道台叫做’磕头道台’。”又第九回:“王观察信上言明,是奉了东抚之命,前往东洋考察学务。”东抚,指山东巡抚。

府台(管理几个到十几个县行政的长官)——专署主任

回答5:

(1)藩台(承宣布政使:管行政,钱粮)——省长。

(2)臬台(提刑按察使:管刑事,司法)——公,检,法。

(3)道台(俗称。是由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派到各地的“分道”。管钱粮,司法业务)——地区专署的干部。

(4)府台(管理几个到十几个县行政的长官)——专署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