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最主要的管理特征:高度集权和计划经济。因此有人干脆把苏联模式直接称为斯大林模式。与欧美不同,苏联的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使斯大林代表的政体急欲快速壮大国力并强调在同一的思想体系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分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却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使社会矛盾扩大;权力的过分集中使苏联产生了庞大的官僚阶层,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以下特征:其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①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不允许其它经济成分存在;②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占绝对优先地位的畸形经济结构;③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的统一,经济以部门管理,即以条条管理为主,中央部门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策权于一身,直接支配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产、供、销大权;④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广泛性和指令性特点。就是说,主要的计划指标由国家自上而下集中制定,囊括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旦制订出来,经最高苏维埃批准,就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
其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①国家的本质属性上强调专政和国家的镇压职能,忽视民主和法制;②执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作用几乎变成党对国家直接发号施令,以党代政,把党的决定变成国家法令的表决机器;③各加盟共和国的党、政、经、文大权过分集中于中央,名为联邦制国家实际上成为单一制国家,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④执政党自身不能实施自我监督,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很好贯彻,党的领导体制呈金字塔型,总书记斯大林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身,形成了个人集权和终身制。其三,严格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理论主张和学术观点的取舍,均受官方意志裁定。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有明显的利弊双重性。例如,高度的集权和个人意志可以使苏联在抗击纳粹德国进攻时形成高度的思想与组织行为集中和社会资源集中,使卫国战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在和平建国时期却不断激化出社会矛盾,消耗掉国家大量的精力、增加了国家的管理成本并留下许多潜在的隐患,使苏联最终走向解体。这些偏激的做法构成了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主要的内在矛盾。
--------------------------------------------------------------------------------
以后的苏联模式可称之为后苏联模式,主要有以下形式:赫鲁晓夫-波涅日列夫-柯西金时代,开始谋求世界霸权和对斯大林时期及前任的批判,我们曾一度称之为“苏联修正主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原有的社会主义思想基础发生了严重的动摇,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苏联整体国力下降以及官僚腐败风气盛行。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更高的思想理论和管理模式来改进现有的模式。戈尔巴乔夫让苏联解体,使自己成为历史人物和苏联社会主义的终结者。另一观点看,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苏联一党制下的高度集权的国家体制逐渐失去了民众基础,最后葬送了自己。总体上看,列宁的苏联模式较为温和,透出更多的理性;斯大林的苏联模式较为严厉,突出更多的感性。一个国家在一个政体下的管理模式尽有如此大的差异,反映出社会主义国家人治的通病。回审苏联模式可以发现它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是优点而在另一历史时期就可能成为缺点。比如:高度的政令合一、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其有点是办事效率高、能迅速扭转不利局面,其缺点是易产生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失信于民。
高度集中的严格的计划经济模式——苏联模式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