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这样的,其实对于目数的控制可以不用那么严格,因为蚯蚓的大小又不一样。调四目是指空钩时露在水面的目数是四目。钓二目不一定两钩都到底啊,如果两钩的间距比较大就到不了啊。
此外浮漂的浮力有时也与泡在水里的时间长短有关系,有时钓的时间长了会发现浮漂的浮力下降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调4目钓2目是台钓基本的一种调漂方法,它所用的饵料是商品饵,不是搓就是拉,饵料的大小基本一至。所以你用蚯蚓的传统钓法,没必要的。
百度视频里搜索“无钩调漂法”,这种调漂方法比较实用,因为漂尾粗细不一样、每次上饵大小不同所以调4钓2其实很不实用的。
搜狐网
晴 / 14°
广告
什么是调4目钓2目?
全球钓鱼攻略
2018-02-01
订阅
喜欢钓鱼,若干年来总是调4目钓2目,对付什么鱼都这样,鱼获时有时无,时多时少。但总的来讲还是钓鲤鱼多,鲫鱼几乎所获无几。若按季节冷暖来划分的话,热比冷的季节相对要多收获。前冬去春,几次钓鲫鱼的实践迫使我不得不研究解决钓组的灵敏性问题。经过学习诸多钓友的经验介绍和几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一、正确认识调4钓2
对于初学台钓者来说,为确保铅坠离底悬起,必须懂得调4钓2的原理和熟练操作的基本知识及步骤。它基本可以满足一般较大型(比如1千克以上的鲤鱼)鱼类对钓组灵敏度的要求,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好办法。但对50克左右和500克以下的小型鱼类就不好说了。因为调4钓2的调漂过程忽视了饵重的影响,很难说双饵在水下的状态:双饵离底或是都落底?抑或是一饵悬起一饵落底?
在钓场我们经常看到鱼获多的人其钓组抛入水面后,随着水线在铅坠的牵拉下逐渐下沉,浮漂有这样一个过程:水线入水后浮漂站立1〜3秒钟,再徐徐下行,下行到大约所钓目数时,浮漂还有一个奇妙的小弹跳,最终稳定下来。据我的观察凡是有这样过程的钓组都很灵敏,我总结这个过程叫做“立、停、下、弹”。而简单的调4钓2很难有这样的效果。除非你有较丰富的经验,能知道浮漂尾部由4目变成2目所产生的浮力大约等于上钩(短脑线钩)上的饵在水中的重量。
二、改调4钓2为调1称饵钓2
为了确保一饵到底一饵悬起的效果,保证钓组灵敏,具有“立、停、下、弹”的外观过程,采取调1称饵钓2的办法来弥补调4钓2的缺欠,说明如下。
1.找底。使铅坠重量大于浮漂浮力,铅坠到底浮漂尾尖平水,拉出钓组,将水线缩短即下拉浮漂,水线缩短的长度应等于底钩脑线长度+10厘米。这样能够保证下钩距底10厘米,使水线尽可能长不致影响后续的调漂。
2.空钩半水调1目。在上述基础上减铅皮使浮漂尾尖浮出水面1目。之所以调1目是为了将来底钩能够落底。
3.上钩挂一饵调2目。上钩挂这一饵的大小和轻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必须保证调漂时的这一饵大小和重量在这副钓组的全部使用中均衡划一,始终一样重。这一步骤麻烦一些,需要多次在确定钓位上饵、抛竿、减铅皮,直至浮漂尾尖浮出水面2目为止。这就是称饵重的过程。此时你不妨空钩将钓组抛入水中,浮漂稳定后其尾尖浮出水面的总尾数减去2目就等于一只饵在水中的重量。你也能想明白:此种调漂法在固定饵重的前提下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调几目调2目。为防止忘记抛入水中的饵团大小,你可以事先捏出数量足够、大小重量一致的饵团备用。
4.双钩上饵入水试漂。向上撸浮漂至浮漂尾尖浮出水面2目,这就是所要钓的目数。你必须保证此时饵的大小与调漂时用的饵是一样重的。这时你能观察到整个钓组抛入水中后浮漂“立、停、下、弹”的美妙过程。你不用怀疑双饵在水底的状态如何,它必然是下饵触底,上饵悬起的状态。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难以看到浮漂的第四个动作“弹”,只要多加练习,不断总结经验,会很快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