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和隔离时间、基因变异速率成正相关。高等动物小种群生殖隔离较容易产生亚种。新物种的产生概率较小。
一定是:
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的意思是,如果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就可以不把他们定义为同一物种了,而可以把它们定义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也就是说产生了一个新物种。
怎么可能。。就算 生殖隔离 产生新物种的概率也是非常非常低的,产生亚种的可能高一点
“香蕉属于芭蕉科,芭蕉属。食用香蕉分为香蕉类型、大芭蕉类型和粉蕉类型。现在香蕉的栽培种起源于尖叶蕉和长梗蕉,是由这两个原始种通过杂交后进化而成的。香蕉的染色体基数为11,如果把尖叶蕉基因组称为A、长梗蕉基因组称为B,一般A基因产量较高、风味较佳,而B基因抗逆性较好,如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等。香蕉的基因型可分为二倍体的AA、AB、BB,染色体22个;三倍体的AAA、AAB、ABB、BBB,染色体33个和四倍体的AAAA、AAAB、AABB、ABBB和BBBB,染色体44个。四倍体香蕉主要是由二倍体经人工培育而成的品种。二倍体香蕉产量较低。在生产上的栽培品种主要为三倍体香蕉。在三倍体香蕉中,AAA和部份的AAB风味较好,多以鲜食为主,而BBB、ABB和部份的AAB风味较差,多以煮食为主。
日常食用香蕉的一般为AAA。由于三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发生紊乱,极少有正常配子产生,更少有正常合子形成,因而无子。但野香蕉一般为二倍体或四倍体,减数分裂可正常进化,能产生正常种子并以种子繁殖(如在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可亲自自野外采集观察)。” (以上引用自《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题解》,参考过各种资料。)
由上文可知三倍体香蕉只是香蕉的一部份,或称一类品种。可不准确的类比于苹果中的“富士”。虽可自然产生,但仍不能称为物种。
顺便说一句:这和骡的情况有些类似,但也有“本质”差异。骡为驴、马两物种的后代,因染色体配对紊乱而不能,准确点说是基本不能产生后代,更没什么可能产生可育后代,即自身无法维持其“种群”。不符合一般的物种定义,不被视为物种。 而三倍体香蕉,自然形成者当视为香蕉这个物种中的一部份,所以不能单独称为物种;人工培育者,个人认为已非“自然”产物,不适合讨论是否为物种。 不过,“人工”生物日渐增加,观念当会随时间而有变化。 “物种”概念本身也在流变中。
要是将“香蕉”视为一个物种,“三倍体”香蕉就是一个品种集合,不能称为物种。 而要是从“生殖隔离”,即没有基因交流来考虑,可将香蕉视为一个物种集合。其中“三倍体”香蕉有AAA、AAB、ABB、BBB等类型,也是一个物种集合,故不能称为物种。
综上所说,2倍体香蕉与3倍体香蕉虽然形成生殖隔离,但3倍体香蕉却依旧不是新物种;所以生物间发生了生殖隔离未必就产生新物种。
产生新物种的象征就是产生生殖隔离,并且可以在自己的种群内繁殖,比如马和驴产生的骡,虽然产生生殖隔离,但是骡没有生殖能力,所以骡不是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