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东吕乡东吕里人(今日照市东),其先祖伯夷掌管四岳有功,封于吕(今河南宛县),子孙从封地改姓,故名吕尚。
吕尚饱学,深明兵法战策,但家极贫。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仕,不成,乃辗转去陕西,在渭水兹源钓鱼为生。约在公元前1123年(帝辛三十一年),当他80岁时,遇见了西伯侯姬昌,姬昌认定他是当代难得的贤才,便礼聘他为专管军事的“师”,又因为吕尚是自己祖父生前日夜想望的人,便又尊称为“太公望”。姬昌死,儿子姬发继为西伯侯,尊吕尚为“师尚父”。姬发立十一年,在吕尚的辅佐下,消灭了殷纣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即位为周武王。为了镇压东方的蒲姑(今博兴)、奄(今曲阜旧城东)、莱(今高密、昌乐)、纪(今寿光)等夷国,开拓山东疆域,封吕尚为齐侯,都营丘,是为齐太公。
吕尚至齐地后,简化礼仪,循应民俗,提倡工商,发展渔盐,齐国于是民附国固。
吕尚著有《阴谋》3卷(一说36卷)、《阴符钤录》1卷、《金匮》2卷、《六韬》6卷。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大水,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吕尚因为在周初做过太师,尊称“师尚父”,因而得名“吕尚”。因为《封神演义》的影响,我们还是喜欢称他为姜子牙。
吕尚曾经非常穷困,年纪很大了,还常到渭水之滨垂钓。一天,文王将出外狩猎,占卜得到:“捕获的不是龙、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于是,文王西出狩猎,果然遇吕尚于小溪之上。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祖先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到达周邦,帮助周国振兴。’难道说的就是您吗?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吕尚为“太公望”,立为周之国师。这就是太公垂钓的故事。
不久,商纣王怀疑周文王欲图谋商的天下,于是将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监狱里。这时,吕尚就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献给纣王,赎出了文王。
文王归国后,便与吕尚暗地里谋划如何倾覆商朝政权。为此,吕尚策划出许多兵家谋略和新奇妙计,由于这个原因,后人言及兵家权谋都首推吕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称鼻祖。
文王去世,武王即位。过了九年,开始发扬光大文王的事业。为了探察诸侯是否会集而东讨商国,吕尚率领一支军队出行,按预先的约定与其他诸侯国在孟津会师。吕尚左手拿着黄钺,右手拿着白旄宣誓说:“各方诸侯,带领你们的军队和你们的舟船,齐来汇集,逾期不到,将兴师屠戮。”他率军队到达孟津时,来会集的诸侯竟然有八百之多,可见当时周国的威望之高。当时的诸侯国都很小,商朝国土中竟达1800多个。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在兼并混战中形成的较大的诸侯国。
又过了两年,商纣王杀了比干,囚禁了萁子。武王要伐纣王,但占卜结果却不吉利,而且兵未出行,又遇到暴风雨。众大臣都很恐惧,只有吕尚坚持出兵,他说那些占卜用的龟甲和蓍(音式)草根本不懂什么吉凶。武王最终听从了吕尚的意见,在牧野向军队训话,之后开始攻打商纣王。在这场战争中,吕尚的战略战术的指挥都很得法。
在战略指导上吕尚善于把握战机,他选择商军主力远征东夷,纣王在国都朝歌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有利时机领兵出战。周军甲兵四万五千人,加上其他诸侯国军队,在朝歌南面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萁县西南)和商军展开激战。战略时机的正确选择是周军最后取胜的重要前提。
在战术运用方面,吕尚攻心为上,他亲自率领百名精锐冲击商军阵脚。因为打前阵的是奴隶,吕尚初战告捷之后,武王便率主力跟进围歼,加上商军中的奴隶兵的倒戈,周军很快大获全胜,商朝被灭。
周朝建国之后,将吕尚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吕尚东行到自己的封地去,路上每宿必留,走得很慢。有人对他说:“我听说过时机难得而易于失去,作为一个客人,安于路边旅店中的享乐,恐怕不像到自己封地上任的样子。”太公听了,夜里穿起衣服马上前行,天亮时到达营丘,正好遇到莱国的人来与他争夺营丘。
吕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又开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顺应当地的习俗,简便周朝的繁文缛节。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是天下人来齐国的很多,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在周成王时,管叔、蔡叔作乱,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叛乱,周王下令给吕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岭,北到无棣,无论是侯王还是伯男,若不服从,你都有权力征服他们。”从此,齐国成为大国,疆域日益广阔。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但到了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经败落了,成了普通了贫民,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
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
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
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
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
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
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
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妲音dá)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
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
上烤死。这叫做“炮烙”(音luò )的刑罚。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
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
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
(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
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
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
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
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在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羑音yǒu)地
方。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别的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
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
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
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
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
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
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
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
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
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
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
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
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就是祖先的名字,从母系氏族社会传下来的。先秦时同姓的都是同一祖先,氏是这一祖先之子孙的不同分支,大部分以封地为氏,也有以官职为氏的(没错,没个封地没个官职的都没资格有氏)。氏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姓,我之所以没说姓也演变成后来的姓是因为祖先的子孙是有主脉的,姜姓的主脉就是姜姓姜氏,周天子姓姬是因为他们家就是姬姓姬氏的。
以上回答为本人凭现有知识推测而来,如有不对请君指正。但子牙肯定姓吕,这点是没错的,他是吕氏齐国的第一任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