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要在不同日检查3次才可以确诊
调整好睡眠饮食后,在去检查一下看看
应该问题不大!要多次不定时间测量血压才有意义。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体重=身高-100。在20%左右都是正常的。
2、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也容易造成血压升高。
3、年轻男性的血压升高,大多是继发的,肾性多见。
有无原发的肾炎疾病。有无肾动脉狭窄、动脉炎。另外嗜铬细胞瘤也长见。
140/100,你的收缩压已经达到临界高血压的水平了,我想这与你的生活及酗酒有很大关系.建议你改变生活作息及饮食(忌饮酒),你的生活作息及饮食很不合理,如果不加调理,你的血压很有可能会继续上升,到时候就更不好控制了,你的身体抵抗力就比正常人要差,很容易引发由高血压引起的疾病.你的腰部有些痛,先不要担心,有可能是太劳累休息不好的问题,并不一定是肾脏的问题!希望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肾功能!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身体因为水量不足而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
身体根据血液流量和组织需求的变化,打开或关闭不同的血管。当全身的液体流量减少时,主要血管的孔径就会收缩(关闭内腔),否则,就没有足够的液体填充腔内的空间。如果血管不能根据“水量”调节和收放,气体就会挤占空间,将血液分离开,形成“气栓”。血管根据液体流量调节内腔的大小,这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这是一种最高级的设计,人体的血液循环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血液循环经常出现分流。我们吃饭时,大部分血液流向肠道,其他部位的一部分毛细血管会关闭。吃饭的时候,肠胃的毛细血管打开得比较多,肌肉系统的毛细血管打开得比较少。只有急需循环系统支持的毛细血管才会完全打开,以便让血液通过。也就是说,脉管床在特定时间内对血液的控制力决定了血液的流向和流速。
这是一个自然天成的过程,旨在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同时不让身体负载过多的液体。消化工作结束后,肠胃不再需要较多血液,其他部位的循环系统就会轻而易举地打开。有一个常见的、间接的例证,吃过饭后我们不太喜欢动弹,过一会儿才想动。总之,身体有一种确定孰先孰后的机制,它可以判断轻重缓急,决定先把血液送到哪个部位,让哪些毛细血管打开,让哪些毛细血管关闭。这个顺序是根据功能的重要性预先确定的。在血液分配上,大脑、肺、肝、肾和腺体优先于肌肉、骨骼和皮肤——除非给系统设定不同的排列顺序。如果身体的某一部位持续要求增加供血量,比如,经常性的健身活动、肌肉的锻炼,供血的顺序才会发生变化。
缺水:高血压的潜在危险
当饮水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时,一部分细胞会脱水,让水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床被迫关闭,以便调整储量和流速。当身体缺水或出现旱灾时,细胞内66%的水分被吸纳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细胞外26%的水分被吸纳到血液循环系统中,8%的水分是从血液中吸纳的(见图13)。只有关闭血管内腔,才能减少血液中水分的流失,别无选择。不活跃部位的毛细血管会首先关闭。如果所有毛细血管都打开,身体就无法保持平衡。水量不足,要么从体外补充,要么从体内其他部位攫取!
血流量是由全身毛细血管床的活跃程度决定的。肌肉越发达,毛细血管就越开放,它占有的血液储备就越多。道理就在这里: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体育锻炼是生理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只是高血压生理特征的一个方面。毛细血管床必须保持开放,才不会阻碍血液的循环。如果毛细血管床处于闭合状态,就会阻碍血液的循环,只有增加血液循环的压力才能保障液体在系统中畅通无阻。
毛细血管床有选择地关闭,就是因为身体缺水。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喝的水最终都得进入细胞——水在内部调节细胞的容量,盐在外部调节细胞的容量——细胞外是一片汪洋大海。人体中有一种微妙的平衡机制,它以细胞含水量的变动为代价来保证血液的构成。身体缺水时,一部分细胞不得不放弃常规需求,另一部分细胞会根据预定的配比得到水分,维持其功能(前面讲过,水经过细胞膜过滤后才能进入细胞)。但是,血液必须维持其成分的稳定。惟有如此,各种元素才能到达重要的中心区域。
正是在这一点上,“溶质模式”出了错,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该模式把身体功能的评价体系建立在血液的固体物质上,没有认识到某些部位缺水可以致病。所有血液检测都很正常,但是,心脏和大脑的毛细血管却可能是关闭的,这些器官的一部分细胞逐渐脱水,随着时间的迁延越来越严重,直至坏损。大家读了“胆固醇”一章后,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当我们丧失了渴感(也就是意识不到脱水信号),饮水量少于日常需求,一部分血管床会自行关闭,以便保证其他血管充盈。问题是,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答案是:很长,直到身染重病,濒临死亡。除非我们明智地改变认知模式,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全都认识到这些问题与水的新陈代谢紊乱有关,与各种缺水信号有关,否则,慢性脱水症会继续危害我们的身体和社会。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我们首先应当采用增加日常饮水量的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可谓不折不扣的科学谬误。身体要保持水量,我们却对大自然的造化说:“不,你不懂——你必须用利尿剂,把水排出来!”如果我们的饮水量不足,身体要想得到水,惟一的办法就是保留体内的盐(钠),这就把RA系统牵扯进来。只有留住盐,水才能够呆在细胞外的空间里。在这一空间里,水通过莲状喷头的生产机制,被逼入拥有“优先权”的一部分细胞中。因此,保住体内的盐分是保留水分的最后一招,目的是让“莲状喷头”的过滤装置发挥作用。
人体对钠的存量非常敏感。把这种敏感性视为高血压的病因是不准确的,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对人体的调水机制不了解。患者服用利尿剂,排出了钠,就会更缺水,达到“口干”的程度后,就必须补充水。利尿剂会增加体内缺水管理机制的负担。它不能治愈高血压,反而让身体更加坚定地吸收盐和水。但是,不论吸纳多少水和盐都解决不了问题。过一段时期后,利尿剂的药效就不够了,必须给病人增加其他药物。
诊断高血压时还有一个检测问题。血压与焦虑有关,一个人在体检时若担心查出高血压而感到焦虑,血压就会受到影响。仪器上的数据就不能反映真实、自然、正常的血压。一个没有经验的、匆忙粗心的医生可能担心被病人起诉,忽视了认真的分析和判断,认定病人有高血压,其实这个人只不过有短暂的“就诊焦虑”,这种焦虑导致仪器上的数据偏高。还有一个很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读取血压的正确方法是,让橡皮囊袖带充分膨胀,超过收缩压的数据,然后再放掉空气,直到听到脉搏的跳动。
每条大动脉(可能还包括小动脉)都相伴随着一条神经,它可以监测血管里的血流量。橡皮囊袖带里注满了空气,随着气压的释放,阻断的动脉血管才会打开。
袖带的压力降低后,可以读到脉搏跳动的数据,高血压的误诊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高血压的测量是随机的(以舒张压为依据)。在这个好打官司的社会里,微小的诊断误差都可能给某人贴上高血压的标签。于是,就会出现一场“玩笑”。
水就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只要高血压患者排尿充分,就应该增加饮水量,不需要什么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