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坍落度?求解答

2025-04-23 21:38:4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答:用一块白铁皮做成一个锥形筒,上口直径100mm,底口直径200mm,高300mm将筒放在铁板上,把拌和好的混凝土分三次浇灌进去,每次放入筒高三分之一(即100mm)每次放入后都用铁棒(直径15mm,长500mm)捣固25下,末了混凝土与筒口相平,再把锥形筒轻轻提起拿开,这时混凝土就自然地坍下来,低了一截用尺测量低下了多少,就得出坍落度的数值,为了测试坍落度准确必须试验三次取平均值。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和易性及混凝土稀稠程度的指标。

回答2:

坍落度试验方法   1}先用湿布抹湿坍落筒,铁锹,拌和板等用具。坍落筒为上口直径100mm,下口直径200mm,高300mm,呈喇叭状。    {2}按配合比称量材料:先称取水泥和砂并倒在拌和板上搅拌均匀,在称出石子一起拌和。将料堆的中心扒开,倒入所需水的一半,仔细拌和均匀后,再倒入剩余的水,继续拌和至均匀。拌和时间大约4-5MIN。   {3}将坍落筒放于不吸水的刚性平板上,漏斗放在坍落筒上,脚踩踏板,拌和物分三层注入筒内,每层装填的高度约占筒高的三分之一。每层用捣棒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25次,要求最底层插捣至底部,其他两层插捣至下层20-30MM。  {4}装填结束后,用镘刀刮去多余的拌和物,并抹平筒口,清楚筒底周围的混凝土。随即立即提起坍落筒,操作过程在5-10S内完成,且防止提筒时对装填的混凝土产生横向扭力作用。    {5}将坍落筒放在以坍落的拌和物一旁,筒顶平放一个朝向拌和物的直尺,用钢尺量出直尺底面到试样顶点的垂直距离,该距离定义为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以MM为单位。结果精确至5MM。以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测得的两次坍落度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果两次结果相差20MM以上则需做第三次,而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结果相差20MM以上,则整个试验重做。    {6}通过采用侧向敲击,进一步观察混凝土塌落体的下沉变化。如混凝土拌和物在敲击下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较好;如拌和物突然折断坍,或有石子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较差。   {7}另一方面查看拌和物均匀程度和水泥浆含纳状况,判断混凝土的保水性。如整个试验过程中有少量水泥浆从底部析出或从拌和物表面沁出,则表示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良好;如果有较多的水泥浆从底部析出或从拌和物表面沁出,并引起拌和物的集料外露,则说明混凝土保水性不好。]

回答3:

一、湿润坍落度筒内壁及其他用具,将筒置于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踩住筒两边的脚踏板,使其在装料时保持固定位置。 二、按筒高的1/3分层,逐次装料捣实。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捣棒应插透本层。沿筒边插捣时,捣棒应稍倾斜。应使顶层钢纤维混凝土在插捣后略高出筒口,刮去后用抹刀抹平。 三、清除筒边的钢纤维混凝土后,在5~10S内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 从装料到提筒应在150S内完成。 四、测量坍落后钢纤维混凝土试件最高点与筒高之差,即为该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若钢纤维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侧剪坏,应重新取样测定。若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明该钢纤维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记录备查。]

回答4:

混凝土坍落度按照GB/T50080测定;但坍落度为(210±10)mm 的混凝土,分两层装料,每层装入高度为筒高的一半,每层用插捣棒插捣15次。6.5.1.2 坍落度1犺经时变化量测定当要求测定此项时,应将按照6.3搅拌的混凝土留下足够一次混凝土坍落度的试验数量,并装入用湿布擦过的试样筒内,容器加盖,静置至1h(从加水搅拌时开始计算),然后倒出,在铁板上用铁锹翻拌至均匀后,再按照坍落度测定方法测定坍落度。计算出机时和1h之后的坍落度之差值,即得到坍落度的经时变化量。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按式(1)计算:Δ犛犾=犛犾0 -犛犾1h …………………………(1 ) 式中:Δ犛犾———坍落度经时变化量,单位为毫米(mm);犛犾0———出机时测得的坍落度,单位为毫米(mm);犛犾1h———1h后测得的坍落度,单位为毫米(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