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

2024-11-18 06:30: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教学目标:1、让家长懂得在孩子教育中,抓“自主意识和独立性”的重要性; 2、分析我班孩子存在的具体问题,指导具体的应对策略; 3、家校共育,形成合力,群策群力管理班级,教育孩子。 教学重点:让家长懂得在孩子教育中,抓“自主意识和独立性”的重要性;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 教学过程: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自我意识的充分发展是个体全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和发展自我的重要保障。其中,自尊和自信的培养在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尊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影响人的整个个性、社会性的健全发展。而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就会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相反,缺乏自信的孩子会出现畏缩、被动,不善交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容易依赖、犹豫不决。下面我们着重来谈儿童自尊的培养。 1、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尊 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离不开家长的指导与教育,作为家长一定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快、宽松、安全的家庭氛围,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多给孩子关心、鼓励,让孩子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容忍孩子的不同见解和观点,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给予合理的期望,这种期望必须建立在无条件地爱孩子的基础上。其次,给予孩子切实的赞许,避免尖刻语言的刺激,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有价值。再次,父母对孩子成败的反应能影响儿童的自尊。父母应学会对孩子预支肯定与鼓励,允许孩子在未达到目标前有改正上进的机会,而不是把孩子推向无助的境地。最后,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自由的空间,避免对孩子的活动过分干涉、溺爱与保护,让孩子在公益性、自助性、集体性的活动中获得责任感、成就感,从而增强自尊。此外,父母的自我修养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首先从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起步。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意识和能力的起点。父母一定要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想做的事,只要没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就放手让他去做。事事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独立性的培养。 鼓励孩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让孩子有机会离开父母,学会支配自己的社交生活,让他们在与人相处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安排孩子独自出去找小朋友玩,游戏完后再接他回来。以后就让他自己去联络,选择伙伴。回家以后,可以表扬他、鼓励他。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会习惯于独立与人相处,学会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在自我锻炼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鼓励孩子在困难中锻炼意志。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困难”,让孩子独立去思考、解决。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后,他就有机会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养成独立的习惯。 委托孩子完成一些任务。根据孩子的年龄,交待一些易完成的任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形成义务感、责任心,并且在独立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