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 [晁盖天王中箭]那一回 晁盖率军攻打史家庄 感觉指挥的很草率,轻敌冒进,很不象个打仗的主帅?

2024-11-14 13:25: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如果问一个《水浒》迷,是谁射杀了梁山泊大头领晁盖。恐怕会被认为提问者智商有点问题。因为但凡对《水浒》稍有点了解的读者,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曾头市的教师爷史文恭,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嘛!”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笔者通过对《水浒》文本的仔细研读,发现事情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杀死晁天王的另有其人,史文恭不过做了可怜的替死鬼,种种迹象都表明,杀害晁改的幕后黑手正是晁盖的“好兄弟”、梁山伯的继任老大,江湖人称及时雨、呼保义的宋江宋公明!
太过匪夷所思了,那就听笔者细细道来。

1、疑点一:《水浒》作者从未说是史杀的晁
尽管几百年来,读者们都认定是史文恭用毒箭射杀的晁盖,但笔者细读《水浒》全文,却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作者在书中并无一处明确写描写是史文恭射杀的晁盖。我们看看《水浒》原文是如何描写晁盖中箭经过的:
   “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我们据此段文字唯一可以判定的是射杀晁盖的是一支黑暗中的伏兵,而这支伏兵来自哪里,不仅在双方交战前是个迷,交战中不清楚,事后也不做任何交待。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熟悉中国古典演艺、棍棒类小说的读者应该比较清楚,该类小说惯于直白描写双方的交战,即使为了营造悬念,在战斗过后,至少也该有“双方各自收兵”之类的话。
   唯独晁盖这次中冷箭,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笔者幼时也算通读过古典演艺小说,印象中被箭射死的好汉也不在少数,比如说《说岳全传》里的杨再兴、《杨家将》中的杨七郎、《三国演义》里的老黄忠,同样是被箭射杀,他们是如何被射死的,谁下的黑手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水浒》中这位梁山的带头大哥、灵魂人物,却死得如此不明不白,作者居然都不做交待,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2、疑点二:史文恭从没承认是他杀的晁盖
   把晁盖之死和史文恭联系在一起的,只是箭上的名字。“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箭上有名字,难道据此就可以判断射箭的就一定是史文恭吗?恐怕连惯于胡乱断案的南京法官也不敢这么判吧!更主要的是,作为最大嫌疑人,老史同志可是到死都没承认过这案子是他犯的。
   我们暂且假设射杀晁盖的那支毒箭就是史文恭射的,那么不妨分析一下史文恭的动机,在箭上抹毒药显然是不太光彩的行为,而他史文恭偏偏要在这支毒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也只能说是为了炫耀了。
   但令人费解的是,射杀了梁山老大,这该是多么大的功劳,我们却在书中看不到一处史文恭夸耀功绩的地方,他和梁山好汉在两军阵前厮杀时,也没见他提,回到曾头市也没见他提,好像就从来没有过这事一样,直到后来他被卢俊义生擒活捉,“剖腹剜心,享祭晁盖”,他也连提都没提过这事,实在蹊跷——既然是如此低调的人,咋能干出毒箭上刻名字的蠢事。
   此外,《水浒》一书也从来没描写过史文恭箭法多么高超。其实,能在黑暗中一箭正中晁盖面门的,必然是箭法超一流的高手,纵观《水浒》全书,一人而已。此人又恰恰是宋江的心腹、最后甚至不惜为他主动殉死的花荣。怎不令人生疑?
   其实有关晁盖中箭被杀一事,史文恭曾写过一封书信给宋江解释过,“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读者一般认为这是外交辞令,史文恭怂了。但笔者却认为也不排除史文恭说的就是事实,曾头市也误以为是己方的人在乱阵中射杀的晁盖,但究竟是谁也搞不清楚。
  
  3、疑点三:晁盖从没说过是史文恭害的我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受害人晁天王的态度,晁盖中毒箭后并非立刻身亡,而是一直坚持到梁山立了遗嘱才撒手西归,中间至少有几天时间,作为一代枭雄,他手下的弟兄肯定不会让他死不瞑目,连仇家是谁都不知道,定然会将箭上刻有史文恭名字一事告知他。但晁盖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显然晁盖在是谁射杀自己这个问题上是持非常慎重态度的,并没有认定就是史文恭干的。
   晁盖的这份遗嘱无疑对宋江是最不利的,因此也有的版本,“贤弟保重”四个字换成了“贤弟莫怪”。因为假设是史文恭干的,以宋江的三脚猫功夫,亲手捉住史文恭的几率几乎为零。晁盖的遗嘱摆明了就是不让宋江接班,其实要想报仇,完全可以让老宋名正言顺即位,然后立即替自己报仇。干嘛还要费二遍事,惹宋江不高兴呢?晁盖的遗嘱究竟暗藏什么玄机呢?是不是晁盖临死时已对宋江起了疑心呢?
  事实上,正是因为晁盖这份诡异的遗嘱,才导致宋江迟迟不愿攻打曾头市,若不是后来曾家晕了头,又抢了梁山的马匹,恐怕这辈子都宋江都不打算我老天王报仇了。因此大才子金圣叹先生读到此处不禁批到“药箭之怨,累月不修;夺马之辱,时刻不待”对宋江进行了辛酸的讽刺。
  其实《水浒》自曾头市晁盖中箭,到收复卢俊义、到二打曾头市、到打赌争老大,直到梁山泊排座次,这十几回的故事都是围绕晁盖遗嘱关于继承权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而这,也正是《水浒》全书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
  顺便一提的是,金圣叹恐怕也是最早提出“宋江实弑晁盖”的人,不过他持的观点是宋江明知晁盖去曾头市是去送死,而故意借曾家的手除去晁,坐而不救,即使晁盖不死在曾头市,宋江也会用其他方法除去晁盖。笔者的观点则是宋江暗遣心腹花荣下山,射杀晁盖后嫁祸给曾头市。
  
  4、疑点四:宋江篡改遗言栽赃史文恭
  分析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水浒》作者没说是史文恭干的,被告人史文恭无有口供招认,被害人晁盖也没说是老史杀的我,最后这罪名咋就落在史文恭头上了呢?而且无论梁山伯大小好汉,还是后世读者,还都众口一词谴责史文恭。谁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于是笔者在《水浒》一书中仔细搜索是谁最早提出史文恭是凶手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水浒》全书第一个提出凶手是史文恭这一指控的正是宋江宋公明。就在晁盖留下遗言去世后,宋江装模作样不再理事,后经众人劝解才再次主事。且看他是如何向众家头领转述晁盖遗言的:
   “宋江道:‘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细心的读者恐怕已经发现问题了,宋江明显篡改了老天王的遗言。在晁盖的遗嘱里,杀他的凶手还是个谜,轮到宋江转述时,史文恭已赫然被定罪了。而且宋江还特别强调“此话众头领皆知”,他宋江的心思,倒真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作为晁盖梁山大业继承人的宋江,无疑是晁盖死亡事件的最大受益人,自然也是本案嫌疑人,当时的他在千里之外的梁山,并不在案发现场,却一口咬定凶手是另一个嫌疑人史文恭。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威信,把本来的一桩悬案变成了谁都翻不了的铁案,手段不可谓不毒,真真让人脊背升起一股寒意。
   梁山伯众家兄弟并不都如李逵一样是粗人,也许和晁盖想法差不多的还大有人在。但继任老大已经咬定就是史文恭干的,哪个人还会不知趣跳出来提异见,说这事还指不定是谁干的呢?面对大权在握的宋江,谁有这个胆子质疑?至此,史文恭射杀晁盖就成了翻不了的铁案,而曾头市的悲剧也已然注定。
  
  5、疑点五:鬼神之事蹊跷多
   避免说笔者只找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证据,我们不妨再分析两条对史文恭不利的证据,一是晁盖托梦给宋江,说“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只除江南地灵星可免无事.”第二天宋江背上就生了疽,后来得安道全救治好了。有读者认为这是晁盖与宋江手足情深的最佳佐证。
   问题是水浒毕竟不是神怪小说,而农民起义借助鬼神迷信来壮大声势一套从陈胜吴广那时代起就有了光荣传统,宋江不也常打着九天玄女的旗号做虎皮嘛。
   此外,笔者认为晁盖托梦一事恰恰说明了宋江心里有鬼,首先晁盖梦中的话就很值得玩味,“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宋江把他解释成晁盖托梦为他治病指明了正确方向。但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宋江背地里下手除去晁盖之事要暴露了,宋江因此才第二天就惊惧成疾,背上生疮。反正梦是你宋江做的,啥内容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更令人生疑的是,当初晁盖中箭也未立即死亡,作为宋江心腹的张顺咋没想起神医安道全来,现在宋江一病,张顺的记忆力就瞬间恢复了,这里面的猫腻有多少谁有知晓?
   还有一处就更明显了,说是晁盖显圣,鬼魂困住史文恭,这才让卢俊义得了便宜,捉了史文恭。我们虽不敢肯定就是宋江放出的烟雾,但这样的传说毕竟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擒住史文恭也不是你卢俊义一个人的功劳嘛,您也好意思按晁天王遗言坐老大的位置?不过这点宋江倒是多虑了,经历了生生死死的卢俊义早已学聪明了:老大的位置不是谁都能坐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晁盖之死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一百零八颗魔星里面本来就没有他的名字嘛!当然如果可爱的读者您持这种意见,那才真算是堕入宋江的圈套中了,他后来搞得那套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要进行梁山上的整风运动,“去晁盖化”。
  
  6、疑点六:宋江为什么要除去晁盖
   说到这里,很多读者会问,晁盖和宋江不是铁哥们吗?晁盖不是一直还喊着嚷着要把老大位置让给宋江吗?他们俩矛盾真的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吗?
   当然,要想说清这个问题,恐怕要另起炉灶了。笔者只能简单理一下脉络。晁盖当初要把老大的交椅让给宋江也许是真心实意,但是宋江若真接了他也就不是他宋公明了,他必须要顾忌江湖的规矩、自己的名声和其他老头领的感受,更何况他那时心思还不完全落在梁山上。
   但自从江州劫法场上了梁山后,宋江就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他首先在排座次问题上就刷了个手腕,
   “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很明显,这时论资排辈,他带来的兄弟们只能排在后面,而采用新的排座次方法,宋江一方就明显占据人数上的优势。
   此后梁山历次战斗中,宋江不断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架空晁盖,即使晁盖再怎么神经大条,也不可能毫无察觉。对宋江也开始有所提防。
   梁山上很多人已明显察觉到在未来争夺老大的斗争中,晁盖肯定玩不过宋江,因此像吴用这类的就见风使舵,改换门庭,在后来攻打曾头市一役中,作为军师的吴用居然没有随军,也许早已嗅出了什么味道;另一个聪明人是公孙胜,这个惯于装神弄鬼的老江湖,既不愿背叛晁盖,又对宋江有所顾忌,所以最早脚底抹油,开溜了事。
   举个例子,杨雄石秀杀人后要投梁山,两人讨论时只提宋江的名字,所以后来他们投梁山时,晁盖借时迁偷鸡败坏梁山名声,要杀二人,宋江为之求情。读至此处,笔者疑心时迁一事恐怕只是借口,晁盖或许已从二人言谈中察觉出对自己的轻视,此事也许是晁盖坚持亲自攻打曾头市的一个近因。
   在攻打曾头市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林冲怕有诈,劝晁盖不要亲自前往,自己替他去,晁盖却回答说:“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可留一半军马在外接应。”梁山的江湖大佬沦落到不亲自上阵都没人愿意干活的地步,也够悲哀的了。而晁盖中箭后,林冲等人商议撤兵,呼延灼却坚持必须等宋江的将令来,可见晁宋二人的权力之争已到了何等地步。
  
  7、疑点七:宋江为什么可以逃脱嫌疑
   正如笔者上述所论,所谓史文恭射杀晁盖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冤假错案,最起码也是证据不足,疑罪从无;而另一个嫌疑人宋江尽管有着非常大的嫌疑,却可以逃脱制裁,更绝的是,从《水浒》问世以来的数百年间,读《水浒》的人无数,《水浒》题材的影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却几乎没人怀疑过他宋江,是何道理?笔者认为可以归结到以下几个原因:
   一、《水浒》一书的作者在描写晁盖被杀一事上采取了春秋笔法,不直接写弑杀晁盖的是宋江,而是故布疑阵,留下了大量线索,需要读者像读推理小说一样去斟酌,思考推敲;而绝大多数读者其实还都是把《水浒》当成类似武侠小说一样的休闲读物来读,对细节处不会太重视。其实《水浒》一书的精彩全在细节处,金圣叹先生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二、《水浒》一书标榜忠义,多数读者即使比较讨厌宋江其人,也多是因为他一门心思想要招安,宋江弑杀晁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此条一旦成立,那么对《水浒》全书恐怕都要做颠覆性解读,梁山所奉行的手足情深、杀富济贫等等都成了欺人的幌子,其实对于梁山上到底是不是“杀富济贫”,也早有人进行过解读。读过《水浒》,方知人心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三、多数读者都忽略了宋江行事的狠辣。宋江可以说是《水浒》一书塑造最成功的形象,这个总是哭哭啼啼的人给人感觉很懦弱,但做起事来却真是狠得邪乎,且不说他对付黄文炳这类仇人的手段,只说他为了逼好朋友朱仝入伙,不惜指使李逵砍杀幼童,足见其心肠歹毒。为了夺位,宰了前任老大,又何足挂齿。
   四、说宋江是杀害晁盖的幕后主凶,就必然要牵扯到另一条好汉——小李广花荣。笔者觉得这也是数百年来宋江没被揪出来鞭尸的一个重要原因。读者即使疑心宋江干得出杀害晁盖的事情,也不愿意相信花荣这样的好汉会为宋江干这种“脏活”。
   花荣在《水浒》中有着极高的人气,首先名字和外号起得帅,一听就是玉树临风,又有“辕门射戟”般的绝技。这种人怎么会不招人喜欢的,笔者当年读到他一箭为吕方郭胜解围处,也大呼过瘾。
   但问题是名字好、手段高、长的帅就一定是善类吗?要知道,《水浒》一书中,花荣是宋江第一心腹,与宋江相识最早,关系最莫逆,最后甚至不惜为宋江殉葬。而为宋江干脏活在曾头市之前也并非没有先例。
   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宋江的一手策划下,花荣等人假扮秦明杀人放火,间接害死了秦明妻小,事后宋江居然还恬不知耻地对秦明说,“总管息怒,既然没了夫人,不妨,小人自当与总管做媒。”将花荣的妹妹许给了秦明。连“设计杀人全家后又妻之以妹”这样龌蹉卑鄙狠毒的事都干得出来的宋江、花荣,杀死一个挡路的前任梁山老大,就良心而言实在没什么负担。
   天王晁盖倘若底下有知,恐怕一定悔不当初放着好好的保正不做,去劫什么生辰纲,梁山老大位置真的那么好做吗?上有汪伦、下有宋江,中间有你晁盖,哪个不是横死?看来“江湖真凶险,入行要谨慎”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