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犯上”就是身份地位低下的人冲撞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古代社会,讲究三纲五常,等级森严,天地君亲师,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超过了这种限制,那么社会就会不安定,不和谐。
“三纲五常”,一方面起着社会规范作用,协调了社会各系统中不同阶层和同一层次中的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它们也制约和影响了封建时代的人际传播。三纲起着规范封建人际关系的作用,这种人际关系是悬殊的,分等级的,主从的关系。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进而把不平等主体的关系的协调延伸到平等主体朋友之间。这五种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五伦”进一步明确了封建社会各主体之间的规范关系。
“三纲五常”,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理所当然地反映在人际传播中。
封建系统中的人际传播强调三个传播关系:上下关系、内外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上下关系是系统内部存在权力差距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关系严格遵守封建等级秩序,这种关系是尊卑长幼关系,他们构成封建不平等社会的基础。这种不平等主体之间是上下关系,以下犯上是忤逆大不道,就是破坏系统秩序,必须受到严厉惩罚。所以,在人际传播中,上下传播对象之间必须严格遵守该传播秩序。
“以下犯上”可大可小,小的略施小戒,罚跪,掌嘴,杖责都可以;大的可以杀头。
古代等级制度严格,以下犯上就是下级冒犯了上级,总的来说就是君臣父子。奴婢以下犯上怎么处置,就得看主人了,主人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就是下级不守规矩冒犯上级的权威。毕竟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等级深严。从宋明时期“三纲五常”,即父为子、夫为妻、君为臣纲,就可以看出社会生活家庭及各阶层中的深严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