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今日关注-视频:小学校长禁讲粤语 学者提倡包容。
没有这回事!
沧海桑田,数千年来,任何一个民族的任何一种传统习俗,都没有乡音这么根深蒂固。“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无论在外省,还是在本省,不但没有丢掉一标准的家乡话,而且每当听到熟悉的乡音,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回到了家乡,总是不自地朝着乡音走去,还“厚着脸皮”与家搭讪、攀谈,居然无一拒绝,并且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分外。
语言的变化都是社会变化的产物。改革开放后,一切都要往前看,毛泽东讲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到老,用到老。”毛泽东于1954年11月在广州越秀山游泳池畔,也跟当地人学习粤语,入乡随俗嘛!
入乡随俗,这是中国人在国内经常说的一句谚语,说起来方便,做起来也容易。比如说,你去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那里吃饭有用手直接抓来吃的,谓之吃抓饭。你初去那里,当主人用这种方法请你吃饭时,感到这种吃饭方法,不卫生,不想吃。但是主人的盛情难却,为了尊重主人,也只好硬着头皮,学着吃,我们就会说:‘入乡随俗’吧。因此我说,在国内所谓‘入乡随俗’那是知道了风俗习惯,学习着做就是了,这个简单。
然而,到了国外,这‘入乡随俗’的性质就变了,你根本不知道其所以然,无法跟着‘入乡’,因此也就难于‘随俗’。而是应该‘入乡先学法’。‘入乡随俗’在中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因为无非是你怎么说,我怎么学着做就是了。但是到了国外,要做到的确非常难。难在哪里?因为你就根本不知道这个‘俗’应该怎样去‘随’。西班牙的法律有多少规定?作为一个外来的移民,能够学会讲西班牙语已经不容易,还要留心与自己生活和经营有关的法律已经够难的了,哪里还有精力去学习那么多的法律法规。但是请同胞们记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要花工夫去了解的。应该把‘入乡随俗’这句话改为‘入乡学法’似乎更切合实际。身在异国他乡,这众多的法,虽感到无从学起,但是还得花工夫去学习。看来只有慢慢学习,准备多交几次学费才会‘毕业’。
我们天天讲融入,日日讲和谐,要融入社会谈何容易,不能总让人家迁就你嘛,不懂礼法,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
不是我们排斥普通话,最讨厌的就是一些外来人员,听不懂粤语,还强迫周围的人都陪他讲普通话!!!入乡随俗不懂吗?听不懂不会学?不学就别跟人在广州混呀!!!你听不懂,我可以对你讲普通话,那是尊重你,但是你有想过尊重别人吗?凭什么要求我们所有的谈话都用普通话?!这让人感觉是一种强迫性的文化入侵!还能再忍吗?再忍老广文化就没了!我们该做的,是在工作场合以外,在我们的家,我们的地方,讲我们自己的广东话。教育孩子时,也应该一直灌输,普通话跟英语一样是交流的工具,但在学校与工作以外,我们没必要去用。
绝对没有,官方不会公开报道这种事的,连上头也有人出面澄清过,绝对没有废粤这回事,还说自己也要学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