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战》复兴了哪些传统文化?

2025-02-23 19:53:1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天籁之战》复兴了哪些传统文化?

很多人以为《天籁之战》只是普通的音乐节目,只是个娱乐性质的综艺,其实不然,它相对于其他的综艺节目,尤其是户外真人秀节目来说,其实更应该算是一个竞技节目,虽然不能排除这个节目有没有暗箱操作等手段或者叫套路,但其中选手或者评委,都比其他综艺节目显的真诚和实在,不像某些节目,太浮夸的表演,突兀的煽情,客套的敷衍等等,不仅把本来就定义为娱乐的节目变成了玩乐,还经常把观众当智商下线的群体。

《天籁之战》是原创性节目,虽然现在知名度并不怎么高,但注重内涵这一点绝对是其他节目暂时无法比拟的。胡适曾《文学改良刍议》对文学创作提出八项主张:“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当然,这毕竟是对文学的改革建议,未必全然适用音乐节目,不过即使牛唇不对马嘴,它们的构造和机理也差不到那去。

放眼各大综艺,尤其是音乐综艺,貌似只有《天籁之战》不“人云亦云”的“随大流”,它让综艺不再单纯的为了综艺而综艺,而是类似于古代诗文会友以求展现自我,升华自我的既秀又学的才艺会演,如似古代精通五音五律的才子赋诗作词以抒情,弄调谱曲以即兴,颇有古代曲水流觞的意境和美感。《天籁之战》既然有个“战”字,当然会注重竞争,这点能更好的激发和催进音乐人的斗志和自勉自强,让他们不再沉迷于以往的成绩,懂得看向未来,因为只靠吃老本,是无法笑傲江湖到最后的,而且华夏自古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故步自封只能是被超越或被淘汰,唯有通过竞争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以及对手的实力,才能因此完善自我和升华自我,这也是生于忧患的至理所在。

《天籁之战》还很注重节目质量的整体性,不像有些节目,精彩的部分也就那么一会儿,剩下的全是插科打诨一般的凑时长,有的甚至整个一期都如同鸡肋一般,就比较民俗的话来讲就是“跟玩似的”,话说要真是想单纯玩乐,那就别打着“才艺”之类的口号,直接像《爱笑会议室》那样起名多好,单纯又不做作。

说到这个爱打“口号”,或者文艺点叫巧立名目,就不能不说某些哗众取宠的节目,动不动就起名叫“中国某某某”,话说起了就起了呗,起完之后能不挂羊头卖狗肉也行啊,可现实却是其节目品质以及里面的艺人根本代表不了“中国”两字,至于原因,并非是因为泱泱大国没有超凡出众的能人异士,也并非是他们不愿展现自我,更并非是他们没有争取过机会,那么究竟是为何,根本不需言说。最后还是要提一下,《天籁之战》再怎么推陈出新,也是一个电视台的内属节目,所以它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综艺节目的某些共性,也存在诸多令人不得不吐槽的地方,不过,相对而言已经算好的了,多一点鼓励比多一点批评更能促进它越来越优化,越来越用心和品质来回报收看节目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