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廊道网络的要义在于强调山系、水系、绿道、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其基本思想为增加破碎化景观的连接度、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栖息地、建立接近传统与自然的连续网络,并以自然形态最为有效。根据辖区的山、水、路、林格局,与区域生态基础条件,依据生物的迁徙规律和生活习性,建立以山脊生态廊道、水域生态廊道和交通绿色廊道、绿色生态通道四类廊道的建设为联系通道的连续的生态网络体系。通过网状生态廊道的建设,将区域内各个生态要素联系起来,保障生物生境的连续性,为生物的迁徙提供移动的廊道,维护本区域物种的多样性。
武安市的西北部山区是整个区域物种的源,为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证其他区域内的物种能够与西北部山区相互连通,重视辖域内生态廊道体系的建设,依据生物的迁徙规律和生活习性,留出生物通道,以形成敞开连续的空间网络结构。
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在于强调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以及它的曲折和起伏。无论是山脉、水流或是道路,屈曲回环起伏方有生气止蓄。以水流来说,曲折蜿蜒的形态除了有其美的韵律外,还可以增加物质的沉积,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减少水灾等。
对于武安市,生态廊道网络包括山脊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绿色廊道、绿色生态通道4种类型组成的体系(图4.1)。
(1)山脊生态廊道:太行山余脉五大分支山系构成武安市绿色生态屏障,具体是指小摩天岭山脉、老爷山山脉、十八盘山脉、西南横行山脉及鼓山、紫金山山脉5条山脊生态廊道。
(2)河流生态廊道:主要是洺河生态廊道,具体包括南洺河、北洺河、马项河、淤泥河4条水系廊道;及车谷水库、口上水库(今名京娘湖)、沙洺水库、四里岩水库水源地保护,洺河生态廊道在市域内主要呈双环状分布。
(3)交通绿色廊道:武安市境内有邯长、褡午等3条过境铁路,邯长公路、邢都公路、邯武公路、邯峰公路等主要公路,邯长铁路横穿东西,邢都公路纵贯南北,武安市交通绿色廊道结合铁路、公路廊道两旁植树形成交通绿色廊道,形成两纵四横总体格局。
图4.1 武安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构成
(4)绿色生态通道:林地是周围地区地表和地下水系的发源地,成为景观中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核心”,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以大于20hm2核心林地作为景观生态保护的“源地”,依据前人研究表明,增强源地之间的连通度是维护景观整体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为此,根据两“源地”间的最小耗费通道即生态源地最小阻力面连线构建绿色生态通道,既能维护整个区域景观的生态连续性,成为区内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又能以最小的人类利益损失为代价,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武安市绿色生态通道呈现四纵两横格局。
与山脊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绿色廊道不同,绿色生态通道是无形的,实地看不到,因而容易被忽略,应避免建设占用,保持绿色生态通道连通性。
将生态廊道、生态战略点等要素进行叠加组合,就可形成研究区内近中等安全水平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图。武安市生态网络体系呈现“太行独峙,洺水双环”自然景观及六纵六横总体网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