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好意,为何总被拒绝?

别人怎么总拒绝我的好意?
2025-04-08 15:18: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帮助别人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人们总是可以从别人的行为中解读出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潜台词使人们拒绝这些帮助,哪怕这些帮助是他们目前需要的。

潜台词一:帮助我,是不是另有目的。

几乎每一个假装成熟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免费的午餐(早餐和晚餐也没有)。你的好意在别人眼中不一定是好意,有时他人就会想:今天给我的帮助可能就是你利用我的第一步,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信任危机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骗爱情,骗同情,骗金钱,原来你和我谈恋爱只是为了让我帮你做PPT。记得《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那个怪叔叔用了几瓶可乐就可以骗到孩子们的跟随,这些社会现象是人们不断揣测对方邪恶用心以保护自己的催化剂,人们越来越会保护自己了,但是也越来越没安全感了。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会习惯性的找别人帮助自己的理由,问问自己:「为什么他会帮我?」找不出来不要紧,大部分时候已经预设了对方有所图的立场,人们会认为「不是没有,是我看不出来」。

潜台词二:接受了帮助,就说明我欠你的。

「社会性互惠规范」使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之一,人们的帮助行为应该是相互的,一个人不懂得知恩图报,人们都会亲切的称其为白眼狼。甚至社会交换理论也指出,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有心理成本的,就是我们会对别人产生亏欠感。

对他人的亏欠感意味着我们的关系可能是不对等的,有的人会尽可能再去帮助别人,使得自己再次恢复心理平衡;而有的人,认为接受帮助破坏了自己的自由需求,认为帮助行为使得自己以后的选择变得不自由,君不见中国送礼的一大堆,更多的时候交换的不是礼物,而是人情。欠别人人情,法官可能会误判,警察可能会松手,老师可能会偏心。

在心理学家布林提出的抗拒理论中,人们逃避接受帮助是为了以后自己能够follow my heart,能够自由的控制自己。他们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干不了就再想想办法,接受别人的帮助会让自己受到无形力量的干扰,拒绝帮助就是对破坏自己自由的一种对抗。

潜台词三:接受了帮助,就说明我无能。

当别人对自己提供自己帮助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进行归因,人们想的不仅是“别人为什么要帮助我”,还有可能是“我为什么要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某些情境下,自尊心强的人会把原因归于自己能力上面,接受别人的帮助意味着自己的能力有缺失。

想起来读高中的时候,同桌有的习题不会做也不愿意问同学,作业完不成也不愿意去抄别人的,甚至别人主动为他讲解,他都会笑着拒绝。后来我才明白他这样做的一部分心理因素。

在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人们总是有一种把行动的原因归咎于行动者责任的倾向。不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是别人的帮助对我们而言是一个不利的信息,无论是外部的评价还是自己内心的感知,似乎是对我们本身价值的一种否认和贬低,所以在对自己能力的高期望下,根本不会去接受别人的帮助。

任何行为都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造成后果的行为,它包含的信息是十分巨大的,而这些信息一旦被表达,可能就会被人解读成为另外一副样子。

(作者:张根巨Tfifthe)

回答2:

  多想想原因,反思一下。是不是眼光太高。
  人品好自然容易让人好感大增。待人诚恳,善解人意,会体贴人,对感情认真负责,有责任心,有远大理想~
  真心喜欢可以主动些,要让对方知道~能够确定恋爱关系~那就好了~就算失败也能够趁早死心~机会只会留给那些努力争取的人!关注对方,了解对方,投其所好。爱情需要用心经营,恋爱的重点就是要有共同语言!用心努力就对了。
  一厢情愿的单恋注定是痛苦的!你有喜欢对方的权力,但对方没有喜欢你的义务。及早醒悟,别再为那些不值得的人浪费青春。放开心,终有一天会遇上属于你的那个人!

回答3:

掌握一定的技巧,使自己能轻松愉快地说出“不”字,也能使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不”字。
* 推脱方式:对不喜欢,又不想扫对方的兴致的问话、问话,如有人在背后议论别人闲话,你不想苟同就不要参与辩论,只需表现已接受到信息,但对信息不加评论就行了。还可以借助一些形态语言加以婉拒。如不表态,一笑置之。也可以用拖延的方法表示拒绝。如遇到难缠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推脱,直到对方死心。但要注意态度要不温不火。
* 转移方式:即当别人提出的无理的要求或问题时,你要拒绝时,在说“不”前,务必让对方了解自己拒绝的苦衷和歉忌,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温和。把他引向另一方,巧妙运用转移的方式进行拒绝。
留有余地方式:从人际关系角度考虑,拒绝要尽可能把理由讲充分。从接受者心理接受能力考虑,要给对方留出足够的思想准备空间。这样在适当时拒绝对方,还能让对方感到你至少已尽了努力了。把不得不拒绝的理由以诚恳的态度加以说明,直到对方了解你是爱莫能助,这是最成功的拒绝。但避免模棱两可的回答。如我再考虑考虑等,这种讲法讲话的人或许认为这是表示拒绝,可是有所求的一方却认为对方真的替他想办法,这样一来,反而耽误了对方,所以切莫使用语言含糊的字眼。
婉转方式:对上司或主管交办的工作,出于责任心需要反对或拒绝,那么,既要坚持主见又保护上司的体面,该选择什么样的拒绝方式呢?可以选择上司意见中某一方面被你认同的地方加以肯定,尔后提出相反意见,即先通过恭维打消上司意见被拒绝的不悦,让其不失体面。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举例说明,让上司意识到你的观点比他的观点更切实可行。不要因为看到上司脸色不好又忙不迭地改变自己的观点,附和上司。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暴露出自己胆怯无主见的平庸一面。
* 外交辞令方式: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确定“是与不是”时,“不可奉告”,“天知道”,“这个,我也不懂”,“难说”等外交辞会都可以借用。
* 感谢好意方式:如果对方发出游玩的邀请,或赠送礼物等,而你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谢绝时,要称赞和感谢对方的热情友好,表示非常高兴接受这份感情。如:"你对我非常关心。你这番心意我领了!""谢谢你的好意!"这样做来,对方即使被回绝,仍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你理解了他的美好用意。
* 诚恳致歉方式:"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请您原谅......"这些话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它,将使你显得高傲和不近人情。因而,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愿望而致歉是非常必要的。
* 寻找借口方式:提出借口来谢绝对方并不是不礼貌。事实上,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例如,你不太喜欢同某一同学在一起玩,可他偏偏硬拉你去打球,而你又没有拒绝的理由,不妨找一个借口,说:"对不起,我妈妈让我早点儿回家(实际不是)。"这一借口,既达到了谢绝的目的,又不伤他的自尊。
诚然,谢绝、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但其目的无非是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捉弄人。需要注意的是谢绝、拒绝时态度要诚恳,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略表歉意。
当你觉得不好意思去接受那份好意的时候,你告诉他(她),如果真的一定要让你接受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他(她)的好意。这样自己也安心人家也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