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2025-04-23 17:05: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北洋海军实力远不如日本海军。但要把这个答案说清楚,就不那么简单了,长久以来,我们对北洋海军的看法就是要比日本海军强,因此对北洋海军的战败分外不解和愤怒,因此自己给自己找了许多诸如阵型错误、指挥官不是海军科班出身、海军腐败无能等等答案,其实,只要认真对比一下双方海军的实力,我们就应该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了。

这是日本人画的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奋战之态,令人遗憾的是,北洋海军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却始终受到国人的误解

甲午海战,通常是指发生在海洋岛附近的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各出动12艘军舰,中方处于全面劣势。其中三千吨级以上的军舰,北洋海军仅有2艘,日本海军有8艘;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北洋海军有58门,日本海军有104门;而且在这104门火炮中,有67门是最新式的英国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射速一分钟5发以上,而北洋海军只有3门克虏伯速射炮,其他都是旧式大炮,射速一般四五分钟一发。由于日本海军有速度优势,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攻击某几艘中国军舰,这种火力上的优势就更大了

日本海军吉野号巡洋舰模型,可以看见军舰上密密麻麻的炮位。

北洋海军致远号巡洋舰模型,可见其炮位寥寥无几

例如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攻击北洋海军右翼时,4艘日本巡洋舰有100毫米以上火炮38门,其中速射炮22门;2艘中国撞击舰只有12门,其中速射炮0门。双方交火仅半小时,2艘中国军舰就被打垮。在这半小时里,日本军舰理论上可以发射近5000发炮弹,中国军舰则只有100发左右,双方的火力比是50:1。

随后第一游击队又先后与6艘中国巡洋舰交火,后者有100毫米以上大炮28门,速射炮0门。日本军舰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发射1万多发炮弹,中国军舰则只有1000多发,双方的火力比是10:1。所以尽管北洋海军有邓世昌、林永升这样勇敢的舰长,也无法挽回败局。

回答2:

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国力迅速强盛,并对外走上/扩张与侵略的道路,而中国,便是在亚/需要攻破的核心。在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又因1894年是中国/天干地/纪年法的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又被称/中日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