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武器有中国古代在战争中运用过。
关于气象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早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中就有论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极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中“二曰天”可见气象作为战争胜利的五大要素已经被列入兵法当中,而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这里“阴阳”是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变化;“寒暑”指气温高低;“时制”则是四季时令的更替。孙子明确提出了将帅必须懂得天时气象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气象条件的重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人利用气象条件夺取战争胜利的两则脍炙人口经典战例。
早在距今5000年前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中就已经有利用气象战的记录:据史书记载,当时蚩尤跟黄帝鏖战于涿鹿,两军胶着,不分胜负之时,蚩尤张开大口,喷出滚滚浓雾,三天三夜不散。(利用雾霾作掩护)而黄帝的应对之策则是利用指南车类似现代的GPS、北斗等导航系统,使他的军队在浓雾之中仍可以辨识道路。
目前只有两次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应用,美国越战中的人工降雨武器造成持续暴露,山洪泛滥,成功切断之前用轰炸都无法阻断的胡志民小道,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成功使用气象武器短时间内温度骤降,冻死N多游击队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轰炸英国和法国都有应用,当时一些科学家利用气候天气和太阳光的漫反射成功的把一些重要的城市凭空消失,德国的轰炸机飞行员飞到要轰炸地的上空却看不到城市,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找不到了,很牛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