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物阜民安、普天同庆、额手称庆、天高云淡、歌舞升平、欢聚一堂、欢天喜地。部分词语解释如下:
一、国富民强
拼音:guó fù mín qiáng
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人民富裕,国家强大,大家安宁才是理想的社会。
二、国泰民安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译文:每年海潮太泛滥,冲击州城,《春秋》醮祭,下诏命令学士院,撰写青词以祈求国泰民安。
三、物阜民安
拼音:wù fù mín ān
释义: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
出处:《明经世文编》卷三十五:“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
译文:塞上物产丰饶,百姓安乐,商人聚集到。
四、普天同庆
读音:pǔ tiān tóng qìng
释义: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多用来形容国家令人高兴的事。
出处: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元帝生皇子;普赐君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五、额手称庆
拼音:é shǒu chēng qìng
释义:指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感到庆幸。
出处: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
译文:文公到了绛,国人没有不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感到庆幸。
一、欢天喜地
释义: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出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
二、国泰民安
释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译文:到现在齐桓公任用管仲,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三、喜气洋洋
释义: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像是吃过败仗。
四、国富兵强
释义: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处:《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
译文:因此百姓努力劳作不休息,追击敌人危险不退却,所以他的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五、普天同庆
释义: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普天同庆”,据说这算是过年。
举国同庆,繁荣昌盛,国泰平安
普天同庆
国泰民安
举国若狂
张灯结彩
繁荣昌盛
繁荣兴旺
花天锦地
鼓乐齐鸣
鼓乐喧天
红飞翠舞
兴高采烈
国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