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是国家形成发展这一漫长过程中的产物,在21世纪初,首先是法国、德国、尼德兰国家(荷兰、比利时)以及北欧国家,达到其最高阶段。
在英国,早期工业化在推进生产力巨大进步、社会财富巨大积累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流民日渐增多,失业、伤残和患病无力医治者遍布街头。对于这些问题,仅依赖宗教组织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政府被认为应该对贫穷和社会秩序承担责任。因此,自16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贫穷的干预力度。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到16世纪末,英国开始设立了以政府为主要责任者的济养院,以收容无力自存者。
国家全面干预济贫事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出台。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济贫法典。它既是对前期社会救济实践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英国工业化初期社会变迁的一个回应。
正如伊丽莎白一世本人所强调的那样,是整个社会而不是专门的宗教团体应该救济年迈、生病或无法抗拒灾难而致贫困的人(伍德沃德,1990)。
这部法规之所以在社会保障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关键之处在于其正式确立了国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居民实施救助的原则。国家在福利供给中的主导性地位最终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这可以看作是后来福利国家得以产生的政治伦理雏形。
尽管这部法规颇受争议,但济贫法所确立的救助模式,成了此后三百年英国济贫事业的基本架构和其他欧陆国家在社会建设实践中所效仿的张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18世纪70年代前后发生的工业化浪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到19世纪中期以后,达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巅峰,显示了资本主义前所未有的活力。但这种经济领域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的。
经济领域所形成的巨大风险与分配上的严重不公以及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与劳动条件所造成的广大劳动者孱弱的抗风险能力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劳动者为改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抗争此起彼伏,要求国家出面对分配、福利与政治待遇进行改革的浪潮席卷欧洲各国。
前述问题如不能得以切实有效的解决,非但资本主义生产效率无法得以提高,即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也有可能受到动摇。
因此,19世纪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通过种种手段,重新建设新型社会安全体制,着力改进社会公平状况,借以达到稳定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
扩展资料: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
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
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会把最先推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希特勒曾经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而大搞民族社会主义,当然也不会有人认为,那种口称“人民国家”,否则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第三帝国”就是“福利帝国”。
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实行社会政策,这些政策彼此之间相差万里,所以不能说实行某种社会政策的政府都是“福利政府”,它们所代表的国家都是“福利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利国家
最早应该是在一战后,一战改变了政府职能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之后,美国罗斯福新政建立福利制国家,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制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福利国家”。
1.国家福利初现:
国家福利最出现于俾斯麦时期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进行统一之后,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建设,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这其间垄断阶层和基层的劳动者的矛盾被激化,俾斯麦意识到这样的矛盾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全国推行基本劳动保障制度,这就是国家福利的开始。在此之前普鲁士已经实行了全民义务教育制度。
2.国家福利普遍化: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西方世界经历了二十世纪初的几次经济危机,最重要的一次当然是1929年开始的那一次,之后国家实施了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监管,同时普遍实施了全民的基本福利。由此进入了“福利国家”时代。当然,“福利国家”的普遍化还是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