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优势在哪里?电子产品?还是???

请前辈具体指点....缺乏的信息掌控。。。
2025-01-07 04:51: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深圳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内,创造了“中国奇迹”和“深圳速度”,除了中央给了深圳许多特区的政策支持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深圳人善于扬长避短,把劣势变为优势,把优势变为胜势。

  深圳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很穷很穷。但是,穷则思变,正是这个“穷”字,激发了深圳人的创业和发展热情,劣势逐步变成了优势;深圳离香港很近,这在斗争思维尚未消除的年代,不仅“逃港”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资本主义思想”的传输也相当严重。然而,这个劣势最终在深圳人手里变成了巨大的优势;发展初期的深圳,别说人才,连常住的人口也很少,但是,正是这个劣势,最终成为深圳吸引种类人才的基础和条件;当年的深圳,除了农田、荒地之外,几乎没有值钱的东西,但是,这些劣势在深圳人手中都变成了优势,变成了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巨大优势。

  正是这些由劣势转化而来的优势,让深圳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内创造了“中国奇迹”和“深圳速度”,并未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但是,今天的深圳,过去的优势还存在吗?过去善于把劣势变优势的精神还存在吗?

  在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员到学者,各方在全面总结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都对深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近日,媒体在对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多位学者进行采访时,这些学者普遍担忧,身为改革开放标杆的经济特区,近年来明显出现了改革动力弱化、改革精神淡化、改革阻力加大的现象。过去的优势,俨然已成为今天的劣势,成为深圳继续充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障碍。

  对深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圳人并没有回避和掩盖,早在2005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鸿忠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深圳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明显受到土地空间限制、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压力、环境承载力等“四大难以为继”的瓶颈性制约,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增长极限。

  很显然,三十年后的深圳虽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今天的深圳,又复制了当年的劣势。所不同的是,这些劣势可能比当年的劣势在解决的难度上更大。

  如果说当年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主要依赖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的话,今天的深圳,要化劣势为优势,不仅要解决思想和观念的问题,还要解决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与各方面关系的问题。过去只是与人“斗”,今天不仅要与人“斗”,还要与天、与地“斗”。

  也正因为如此,深圳的下一个优势,仍然是如何把现行的劣势变成未来发展的优势。

  很显然,深圳要化劣势为优势,决不能再满足于“深圳制造”,而必须在中国率先实现“深圳创造”。要知道,深圳今天面临的环境压力、土地压力、人口压力,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制造高地”。不容置疑,“制造高地”可以给深圳带来丰富的就业机会、美丽的经济数据,但是,却难以将深圳变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只是一个工厂概念,“创造”才是一个公司概念。

  那么,未来的深圳,能够在多长时间内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移呢?

  包括深圳市领导在内的许多深圳人,都在为深圳人口的快速膨胀而担忧。其实,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既然深圳是一个依靠外来人员建设起来的新兴城市,又为什么要对外来人口的进入表示担忧呢?虽然说人口的快速膨胀,会使城市的承载力不断下降。但是,减少人口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决不能靠行政手段加以限制,而必须依靠城市管理转型、产业转型等来科学转移。

  试想一下,今天的深圳,产业主要是围绕“制造”而展开的,能不吸引众多的外来打工者吗?相反,深圳如果实现了由“制造”到“创造”的成功转型,那么,普通打工者自然会选择更适合他们能力发展的城市,而不是深圳。

  而环境、能源和水资源等承载能力不足,说到底,也是深圳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大量的低端制造业、山寨企业,不可能不对整个城市环境、资源等造成破坏和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深圳的下一个优势,不在政策、资金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是转型这个比较抽象,但很适合深圳的东西。思想的转型、思维的转型、思路的转型、职能的转型、产业的转型、服务的转型等等。
  由于上面条件,深圳最有优势的产品就是电子产品!

回答2:

当然是环境,政策优势啊。没有好的政策,好的环境再好的产品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