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您好
有的!
秦始皇之后,下列16次父未死子继(不含兄终弟及或者其他形式的继位),均是在父亲在世时完成的。
后凉隐王吕绍,其父后凉太祖吕光,因害怕诸子争位,所以在大病之时直接逊位
北魏孝文帝元宏,其父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醉心于玄学,“淡薄名利”直接逊位给18岁儿子。
北齐幼主高恒,其父北齐后主高纬,北周大举入侵,高纬不想当亡国之君,传位于高恒,20日后,高恒又传位于高湝,然而诏书尚未送达,北齐亡国。
北周静帝宇文阐,其父北周宣帝宇文赟,宇文赟纵情声色犬马,无意问政,就将国家交给了儿子,自己泡进温柔乡,第二年就搞到腰酸背痛腿抽筋肾虚去世。宇文阐年幼,为杨坚篡位铺平道路。
唐太宗李世民,其父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之变,唐高祖失势,直接将秦王立为太子,然后传位。
唐玄宗李隆基,其父唐睿宗李旦,被武则天废而重登皇位后(中宗李显也是二度登基),宫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对立,剑拔弩张,于是李旦退为太上皇,让李隆基登基。但数日后,还是发生了先天政变。
唐肃宗李亨,其父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长安陷落,唐玄宗逃跑,彻底失势,众叛亲离,杨贵妃亦死于马嵬坡。唐肃宗趁机于灵武继位。
唐宪宗李纯,其父唐顺宗李诵,中风,同时宦官逼迫,被迫逊位。
唐废帝李裕,其父唐昭宗李晔,唐朝行将就木之时,李晔为挽救唐朝做了最后努力,最重要的就是铲除了宦官集团,然而征讨李克用和征讨四川直接败光了朝廷军队,成为光杆司令。宦官集团趁机反扑,并拥立了李裕。这场闹剧以朱温“救主”,李晔复辟而告终。而唐朝和李晔一家,也借此彻底滑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宋钦宗赵恒,其父宋徽宗赵佶,金灭辽后南下攻宋,宋徽宗害怕防守不住,直接南逃,赵恒带人守汴京。后宋虽一度打退金兵,但朝廷谣传宋徽宗复辟,宋朝开始了最后一轮作死,而且作死花样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最终酿成了靖康之变的大祸。
宋高宗赵构,其父宋徽宗赵佶,宋室南渡,建立南宋。
宋孝宗赵昚,其(养)父宋高宗赵构,秦桧谋害岳飞,以及南宋贤臣,南宋朝廷乌烟瘴气,宋高宗极力讨好金朝,换来的是极具侵略性的完颜亮南侵。在最后一次巴结金国之后,因为辈分缘故(要称呼一个比自己小的金国皇帝为爸爸……)用“想多休养”为由溜号传位。
宋光宗赵惇,其父宋孝宗赵昚,隆兴北伐失利,南宋再度败光家产,被迫继续对金和议。恰逢宋高宗病逝,宋孝宗让儿子亲政,然后传位。
宋宁宗赵扩,其父宋光宗赵惇,被群臣拥立。
西夏献宗李德旺,其父西夏神宗李遵顼,二人政策截然不同,父亲附蒙反金遭到了众臣反对,传位给了反蒙联金的献宗。然而西夏已经病入膏肓,离死不远。
清嘉庆帝颙琰,其父乾隆帝弘历,为了不超过康熙在位年数,提早传位。
以上,记载于正史的计16例!
此外,位于云南的大理政权,因崇信佛教,先后出现过段思廉,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智祥一共5例出家当僧人,王位传给儿子的事情。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非个例,已经出现了数个皇帝退位让儿子继位的情况,比如我们熟悉的清高宗乾隆皇帝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北宋徽宗皇帝主动让位给儿子宋钦宗,以及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主动让位给孝宗等。不管哪种让位,都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的,基本也都是为了国家利益。
有的,但是不多。毕竟权利在手,在古代生杀大权,夺人性命的,大权利,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所以自动让位的皇帝不多,唐高祖李渊就是自动让位给李世民的,但野史记载,是经历了玄武门之变以后才传位的,有没有权利的胁迫,谁也不知道。大清朝最风流的乾隆皇帝是主动退位给嘉庆皇帝的。乾隆的皇子,夭折早逝的较多,最后60多岁退位给了十五皇子。避免了康熙皇帝晚年的九子夺嫡惨剧!
楚昭王被秦昭襄王挟持,结果他儿子直接说老爹死了,直接继位了,后来楚昭王死在秦国,给送回去楚国的!
人越到死的时候越不想放手,再说了,他也不知道他要死,他知道他明天要死吗?也不知道他相信的,明天也不会死,还能再撑几天?几月几年?因此,他自己已经死了,她都不相信他要死,他的理想状态是马上就要咽气了,哎,权力交接,但是一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