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历经千年至今仍被大家所传诵。特别是在亲朋好友道别的时候,大家涌上的心头的,往往就是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过,大家在引用这首古诗的时候,往往就忽略了,这个“西出阳关”里的“阳关”到底是哪儿呢?
历史上的阳关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地点,连清代的乾隆皇帝都非常关注,甚至亲自考证了阳关的地点所在,并且著有《御制阳关考》一文。阳关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它的存在,曾经标志着汉朝大帝国的兴盛。每一任明君雄主,如果想要在开疆拓土方面有所成就,阳关至少应该是门槛。
阳关这个地方,之所以能够成为雄君圣主的代表,是因为长期以来代表着汉王朝的边界。在2000多年前,当汉武帝完成了对匈奴的复仇之后,为了经略西域,汉武帝设立了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四郡,与此同时设立了阳关与玉门关,用以扼守中原和河西的大门。由此,阳关既是从汉王朝到西域的边界,也成为了汉王朝疆域鼎盛的标志。
那么,历史上这么显赫的阳关,到底在哪里呢?依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出阳关,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从这里记载来看,阳关距离古长安城大约有4500里,这是汉朝对于阳关较为早期的记载。
到了唐朝,阳关的位置被记载的就更为详细了:“阳关在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以及“自沙洲寿昌县西十里,至阳关故城”等多处记载。在清朝,在乾隆皇帝亲书的《御制阳关考》中,明确提出:“阳关、玉门关均在党河以西。阳关西而偏南,故有阳名,详核形势正应在今党河西南与红山口附近”。
时至今日,经过专家的严密考证,阳关的故址就在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如今的阳关,已经成为著名的景点,而从敦煌到阳关,甚至可以选择骑马或者三轮车前往。虽然现在的阳关已经不复千年前的雄伟,但我们至少还可以领略一下雄汉盛唐的风范。
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的“阳关”其实也就是指如今社会的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西南地区,也是通往古代边疆的要塞。
这个阳关应该是指的玉门关,古代玉门关是非常有名的,当时诗人就是在玉门关送别他的朋友
就是河西走廊的一个重要的关口,大约在现在的敦煌和玉门关之间,是非常重要的关卡。
阳关是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是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和其他诗中经常出现的玉门关一样,都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里有记载:”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