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叶枯在我地流行,叶枯唑能否控制其危害?

2024-11-20 00:32: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水稻常见病害中,大多为真菌性病害。
但水稻白叶枯病属细菌性病害,发病严重时能造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握喊
而叶枯唑、叶枯宁、叶双青、噻枯唑。。。其实成份是一样的,化学名称:N.N’-亚甲基-双(2-氨基-5-硫基-1,3,4-枯唑);这些商品名称不一,而成份相同的农药都是为防治水稻白叶枯而设计生产的,而且按说明书施用效果明显。
具体施用:苗期和抽穗期预防最好;发病初期用药次之;都能控制病害漫延!
所以要早唤坦发现,早防治。发病后期用药一般收和皮桐效甚微,回天乏术!!

回答2:

水稻白叶枯病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国内用于防治该病的药剂主要是我国自行开发的叶枯唑 [N,N′-甲撑 -双 ( 2 -氨基 - 5-巯基- 1 ,3,4-噻二唑 ) ]。该药剂又称噻枯唑、叶青双、川化蔽森 - 0 1 8等 ,在理化特性、毒性、环境毒理学、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面已有报道。马忠华等研究认为 ,叶枯唑在离体条件下能使水稻白叶枯病菌菌体内形成许多颗粒状物质搭并毕 ,并出现大的空泡结构 ,低浓度下能刺激菌体的呼吸作用 ,抑制菌知芹体胞外多糖的产生 ,田间抗药菌株在离体条件下不表现抗药性 ,而室内筛选的抗药菌株在水稻上失去致病性。这表明叶枯唑在离体下的抗菌机理和活体上的防病机理不一样。

回答3:

水稻白叶枯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是黄单胞秆菌属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在气温20℃~30℃,空气湿度为85%以上时易发生,主要从水孔和机械损伤的部位侵入危害叶片,有时也可侵染叶鞘。我省白叶枯病主要从7月末出穗期开始发病,发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闭羡线,很快变成暗褐色,然后在侵染周围形成淡黄白色病斑,继续扩展,沿叶缘两侧或中肋上下延伸,转为灰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有时呈不规则的波纹状,与健部界限明显。严重时早晨沿叶缘两侧用手挤压,可见到黄色菌脓溢出。病区药物防治时,一般3叶和移栽前各施一次药。
大田施药做到“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如气候有利于发病,应实行同类码纳田普遍防治,从而控制病害蔓轿模拍延。防治的药物可选择龙克菌,叶枯灵(叶青双、叶枯宁、猛克菌、川化—018),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灭菌成),菌毒清等。各种药可单独用,也可交替使用,一般5~7天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每次每666.7平方米需加水30千克,在露水干后,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