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总成绩是语文B+数学B英语A物理B化学B+政史B+,可以进哪所示范性高中呢?

总分是B+
2024-11-08 06:52: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语文知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多读。多记。多用,总之一句话“贝多芬”。至于简答阅读题,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式方法的,我这儿有个资料,供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中语文阅读解题方法辅导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解答技巧
(一)文意的概括与归纳 (时间+地点)+人+事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它本身的作用+具体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增强气势或加强语气,并强调了+对象+特性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和“钻”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状貌,也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3.设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 强调或加强了……..语气
5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 强调了……..加强了语气
(三)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上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承上启下、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点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内容上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主旨、 深化中心、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等
附: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例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济南的冬天》
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
例如: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 照应开头,点题 ,深化主题。
(四)如何赏析文章中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从语言风格上(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 、 辛辣等)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赏析”就是“赏+析”!
“赏” 就是品赏体现特点的重点内容(包括字、词)。
“析” 就是分析其特点。
1、“赏析”一定要把重点词句特点找出来,这样才不会走错方向。
2、解阅读题并不是把答案写得满满当当、十分优美,而是要将文句的中心字词筛选概括地“挖”出来。
例如遂宁考卷中《遥远的岛》第21题: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的轻信态度迎接它。
答案:轻信:原意指轻易相信。这里指小岛快乐地迎接暴风雨的到来,轻松地以为这只是暴风雪对自己的又一次洗礼,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破坏。(2分) 这个词语将小岛拟人化,写出了小岛的美丽与坚强。(2分)
例如: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那树》
答案:把那棵树的树顶比作刚炸开的焰火,比喻鲜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那棵树枝叶的茂盛繁密,表现了这棵树生命的壮美。寄寓了作者对如此壮美的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例如: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看,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答案: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揭示了旧中国农村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日益衰败的景象。
例如2010年达州考卷中《那树》第10.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2分)
  答案: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
(五)根据短文谈自己的看法.感受
1.用第一人称
2.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紧扣中心谈),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此类题目的答题格式一般是: (文中)观点+(自我)感受。
例如2010年达州考卷中《那树》12.根据市政规划,你家附近将要修建一个文化宫,以丰富市民生活,一棵百年古树将面临 被屠戮的命运。为了让“那树”的悲剧不再上演,你将如何说服市政规划局局长,请写下 你要说的话。(4分)
这类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②“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还要美(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1、巧用修辞闪亮点
在答题时,恰当地运用对比会使说理鲜明、透彻,比喻的运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而运用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答案具有节奏美。
如读《谈生命》一文,要求写出对人生的感悟,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可作如下回答: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2、遣词造句细推敲
试题答案寥寥数语,要想吸引评卷老师,就得尽量选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努力使句式整齐划一,读来琅琅上口,使答案具有音乐美。
这个故事很感人,我读后受到了震撼,我终生不会忘记。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它使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涤,使我的人格得到了升华,我将永铭心头,没齿不忘!
(六)记叙文标题类考题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阅读试题,关于“标题”的考题在记叙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此类题目的常见题型有四个: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④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解析: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人教版七年级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材的深刻含义。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蝎,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
  如四川眉山卷中《拔掉那颗蛀牙》一文的标题并不是写拔掉生病的牙齿,文题材的“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文题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例1、2008年遂宁考卷中《遥远的岛》从全文看,标题“遥远的岛”指代哪些内容?
  一是指水面上那座孤独的小岛;二是指梦想的地方(奇迹)。
  例2、2010年广安考卷中《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18.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含义。(2分)
  要点: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或者“黄春草”
解析: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我们不妨来看看人教版初中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线索;《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海燕》——象征或比喻;《心声》——透露情感主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用主要有: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文章形象生动等。
  例3:第14题:通读全文后,请为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江苏连云港市)
  解析: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以不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材等。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例4:《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第7题: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四川成都市)
  解析: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要完成此类题,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此题答案示例如下: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在童年久病不好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我”生活态度的一段经历(含义)。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主体对象(作用),又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含义与作用)。
(七).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1不能
2.理由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2).与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词语之间是递进关系
我们的困惑
1 为什么阅读题得个高分就这么难?
2 句子生动优美可能得的分数也很少?简单几个词却占尽高分?
失分原因探究
一.文章没读懂,就匆匆动笔
二.题目没看清,就草草作答
三.信息没找全,就中止寻读
四.回答不全面
1.认识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会只有一个方面,一个角度.
2.看分值,配答案. 留心分值的设置,有时分值的设定可以帮助考生确定答案要点的数量。
如“联系全文,第15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什么?”(6分)
这道试题从分值不难发现该题一空6分,肯定隐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否则该题分值就变得离谱了。
五.不能有效组织语言
六.不分点,泛泛而谈
  应对策略: 一、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二、审准题目,选好角度 三、明确范围,仔细筛选 四.有效组织语言,全面回答。
记叙文阅读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先浏览最后一道选择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要求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必备解题技巧
  1、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 理清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摹状貌  作诠释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例如2010年泸州考卷中第11、12题: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此次冰岛火山爆发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案:冰岛火山灰的影响或冰岛火山爆发带来的影响。(3分) 12.冰火交融(1)。
(二)理清说明顺序;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例如2010年雅安市考卷中第16,18题:就全文来看,说明顺序是什么?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主要作用是( );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答案:逻辑;列数字;准确说明卖坪遗址的发掘面积、规模;引用说明
(三):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典型试题:
1、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
2、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例如2010年广安考卷中《敬业与乐业》21.文章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去掉。(1分)因为“大部分”表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分析:“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
方法归纳:
修饰、限制性词语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阅读
考纲概览
1、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2、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3、初步领会议论性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
4、训练创造性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考点一、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 (五)、自己归纳
考点二、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 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技巧: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论证)
③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技巧: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技巧: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文言文阅读
命题趋势: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课内为主,课外延伸,着重考查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句子翻译、简答题等。分值:10~18分。
   文言文阅读考点
一.断句
二.解释常用文言实词
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四.重要句子翻译
五.把握文意和主旨
六.概括层意、段意。
七.谈阅读后的体会,看法或启迪
八.对作品中的人物,写作手法等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文言文断句的复习
1、按词语断。例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 2、主谓之间断句。例:潭中鱼/可百许头。
◇ 3、发语词后停顿。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4、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 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5、介词前停顿。 例:三顾臣/于草
(二)、1、文言字词的复习
1、文言实词的理解
◇ 一词多义
◇古今词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2)形容词作名词;(3)动词作名词;(4)形容词作动词;(5)意动用法;(6)使动用法; (7)名词作壮语
2 、文言虚词的作用
1)以 :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如”。
◇ (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
◇ ( 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 (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
◇ (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
◇ (6)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到、向、比、给”。
◇ (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 。
◇ (8)焉:主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
3、答题方法及注意点
课内字词的解释,注意别写错别字。
◇ 归纳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的复习
1、翻译规则
(中考中的文言文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式 )
◇信 ◇达 ◇雅
2、答题方法
留 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
◇ 补(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中已变成复音的要补成复音词
(2)、遇到文言文中的省略之处,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
文言文翻译口诀
读文看题,领会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每个词语,尽量直译。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一词多义,三思后译。
    调整倒装,现代语序。
    遇到修辞,辅以意译。
    译后检查,认真仔细
考点四谈阅读后的体会,看法或启迪
例如2010年达州考卷中《唐雎不辱使命》第22题: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 )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
例如2010年广元考卷中《送东阳马生序》第13题:本文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尊师方式?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回答2:

一中

回答3:

至少可以是S中或G中

回答4:

总分多少呢

回答5:

一中,外国语。是示范性,不错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