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的形象。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
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仍有教育意义。
要评论范仲淹,首先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范老夫子年幼时,老爹挂的早,所以他早年人生很辛苦,就像现在一些贫穷的山区的孩子一样,每天晚上2升米煮粥,过夜冻成块,然后撒上盐和一点野菜就这么吃。其他的时间就是苦读圣贤书。
想想这种生活其实都挺难受的,但他根本不觉得有什么苦,因为他的心 他的灵魂已经完全被圣贤的教导吸进了书里,全然不在乎这个世界的一切。就像一个人听音乐入神了,玩游戏 看电视入神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烦恼都忘了。
正是因为这种人生的经历,使得范仲淹从小立志为国为民。写《岳阳楼记》时,没记错他应该是被贬谪,就是在朝廷里说了大实话,然后让老板不舒服,就下放到了 好像是邓州吧。
但这一切依旧没有更改他的半点志向。
如果单纯像教科书灌水那样,说范仲淹忧国忧民,是远远不够的。
曾经风水先生告诉范仲淹,县城某块地方是风水宝地,如果盖房子建寨子,子孙可以得到福泽。范老夫子哈哈一笑,用来建学堂,岂不能让更多人受益。于是苏州府学犹存。
曾经范仲淹请风水家看母亲的墓地,风水家说他母亲的坟是“绝地”,他家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他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别人去受,宁愿我自己受;如果我该绝后,迁坟有什么用?结果没有迁坟。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范老夫子不单单是忧国忧民,而且心中颇为气魄,正如当初范老夫子戍守边疆时,西夏人赞叹说,范老夫子胸中自有千万兵马。
因而从岳阳楼记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心境宽广,为人大气,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