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进入职场 用人单位敢用吗

2024-11-19 15:32: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刚过,有关青年的话题也火热起来,作为即将入职场或已经步入社会的“90后”,也许大家会脱口而出“有个性、太浮躁,缺乏责任心”等字眼,如今,作为职场中的新人类,他们找工作最看重什么,用工企业对“90后”员工是否爱不释手?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90后”
超四成毕业生求职看兴趣
近日,记者走进南昌多所高校和招聘会现场,进行了一个抽样调查。不少求职的毕业生表示,没找工作前,希望这个工作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企业文化要好,要有发展前景等等,面临求职时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求职要求也有所降低。记者采访到的“90后”应届毕业生对于薪酬预期均在2000元左右及三金一险。值得注意的是,不少“90后”强调不喜欢加班,希望能有双休日。
东华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小田今年22岁,在之前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他应聘了某公司生产管理岗位,小田告诉记者,第一份正式工作最想找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当然与自己的专业相关最好,同时也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更好的职业发展加分。此外,他的理想薪酬是2000元~3000元/月。
去年毕业的小马也是一位90后,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他,早在大学期间就兼职做过多份工作,之前一直在小企业待,如今他感觉应去大企业历练自己。小马告诉记者,他一连炒过两位老板,只要干得不满意,觉得付出和收获不均等,他就会炒老板的鱿鱼。“我之前的两次辞职就是因为老板没有兑现承诺——并未提升我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一点却是我最在乎的。”
学校
学生没好工作宁愿不就业
记者从部分学校的招生就业处也了解到,较去年相比,虽然没有大变化,但也有所不同。今年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一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不少学生高不成低不就,他们对企业很挑剔,不是觉得工资低就是位置偏远上班不方便等等,但优秀的企业多是逢进必考,企业岗位有限而竞争者众。不少同学落榜后至今还没找到工作。
江西某职业院校招生就业处的负责人表示,之前他们学校有十余位毕业生去了本土的一大型企业,月薪1500元,干了没多久就全部辞职去了沿海地区工作。此外,现在学生给他的感觉是工作并不是其第一需要的,找不到好的工作宁愿不去或者上岗后觉得不满意随时走人。其实学生大可不必,如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学生还是可以选择先就业积累了工作经验再择业更为稳妥。
企业
员工责任心差但冲劲强
江西某咖啡发展有限公司为即将的开张招兵买马,不过该公司严经理却不太愿意招收“90后”员工。“太年轻稳定性不强、虚荣心强,没有责任心,这是严经理对“九零后”员工的印象。
南昌市某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罗总回忆起曾经招聘进来的“90后”员工也是频频叹气。他表示,公司早在2009年开始就招收过90后员工,最短的干了三天就辞职了,有的上岗后也不认真工作,上班玩手机、经常迟到早退或擅自离岗。“我们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他们还一赌气就说不干了。后来公司都倾向于招聘25岁以上、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虽然有些企业对90后求职者有诸多不满,也有用工单位对90后求职者颇为中意,他们看中90后的活动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其实90后也有自己的优点,知识面都很广,这是70后和80后初入职场都不具备的优势。”江西某乳业有限公司的韩女士就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优先考虑招聘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有冲劲和活力,学习能力也强,他们对新事物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左右。
专家
“90后”切不可好高鹜远
对90后求职者,用工单位是又爱又恨,那么就业市场的专家以及高校招生就业办的老师是如何评价“90后”应届毕业生的?
作为南昌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就业市场职业指导科科长,曾雨接触的90后并不少,“他们这一代人更注重自身发展,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比较茫然,90后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他们都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大多是不需要为生存而奋斗的,所以让他们为了温饱而找工作的比例较低。90后求职者首先要以自身兴趣为主,明确自己的志向,了解自身的能力、经验和擅长,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再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在工作岗位上切不可好高鹜远,心浮气躁,对待工作要抱以持之以恒的态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刘宁芳表示,每一位大学生在进大学时就要有一个职业规划蓝图。学生在大一时要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一般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参加一个短暂的见习;大二时,学生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大三时,学生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自己今后走什么方向一定要有一个认识了,并且要确定下来为之继续学习和努力;在大四时不少学生就面临找工作了,那么学生必须准备和实施自己的规划,为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