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瓶制作包括培养料的配制、装瓶、灭菌、冷却、接种等项工作。
(1)培养料种类及其预处理由于金针菇分解木材的能力比较弱,木屑需经过室外3~6个月的堆制,去除其有害物质后才能用作培养料。金针菇生产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氮源,尤其是工厂化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对氮源的要求更高,通常生产上用作栽培金针菇的氮源原料有米糠、麦麸、玉米粉,豆腐渣等。
①培养料新鲜度及粗细度。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培养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培养料潮湿,易产生霉变,导致杀菌不彻底,影响成品率。另外,培养料霉变、酸败、变质、虫害亦会影响到营养成分,最终影响产量、质量。同时,工厂化生产培养料还要求达到一定的颗粒大小,粗细度均匀。颗粒太粗,装瓶后料内空隙大,保水能力差,颗粒过细,则装料过于紧实,通气性差,发菌慢,且菌丝细弱。
②培养料配比。金针菇培养料的碳氮之比一般以30∶1为适宜,应根据实际的用料情况进行科学合理配比。日本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培养料配方之一为:木屑68%,米糠16%,麦麸16%。
③培养料含水量。在工厂化生产中,金针菇培养料含水量以63%~65%为宜。为确保生产中含水量的正确,通常在培养料配制过程中定时定量加水,并用红外线水分测定仪监测培养料的含水量。
④培养料酸碱度。金针菇喜偏酸环境,最适pH为5.6~6.5。由于培养料在灭菌后pH有所下降,加上培养过程中,食用菌新陈代谢产生各种有机酸,也会使pH降低。故在配制培养料时,应将pH适当调高些。(2)装瓶培养料经搅拌机均匀混合,并加水调至适宜含水量。装瓶由装瓶机组自动装料,装料松紧度均匀一致,装料高度以瓶肩至瓶口1/2处为适宜,装料后料面压实并打接种孔,盖好瓶盖。(3)灭菌、冷却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常用高压蒸汽灭菌(1.4×105帕、126℃,2小时),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真菌的孢子或休眠体等耐高温的个体。
灭菌结束后,培养料瓶从灭菌锅中搬出时料温度在90°C以上,需置于洁净的冷却室内冷却至料温在20°C以下。料温冷却不够,接种后,菌种受热发生变异或生长发生障碍。(4)接种培养料温度降至20℃以下后,将料瓶搬入接种室,用自动接种机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