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到处寻找长生不老秘方的同时,又驱使20万人到骊山,为自己兴建坟墓,以把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都带入地下。古代的帝王一般都有这种迷信思想,秦始皇当然也不会例外。
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
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地下宫殿,位于封土堆之下。
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铜车马
没人真正的去过,不过内部有秦朝国域的缩小图应该是不存在的, 根据史籍称秦始皇陵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人们还运用测定地球化学成份的专门技术,对秦始皇陵冢地下的汞含量作了测定。据测定的报告称:“在125000平方米的始皇陵封土中,有一个范围约12000平方米的强汞异常区”,“其含量高于一般土层的280倍。”这种出现于地宫中心的“汞异常含量不是封土固有的,而是封土堆积后,由陵墓中人工埋藏的汞挥发形成的。”它“纯属人类活动的产物,与自然界富集过程毫无关系”,“如果秦始皇陵确实遭受过大规模破坏与火焚,一般认为不可能再出现这种形态较为规整的汞异常”。因为汞在366.5℃的温度下便会气化,如果地宫确曾被盗掘焚烧,它们是绝难保存到今天的。 现代考古科学得出的上述结论使历史学家们始终诧异惊讶,但重新翻开《史记》仔细阅读,这才发现司马迁在记述秦始皇陵是否曾被盗掘这一问题时,处理得极为巧妙,意味深长。在《秦始皇本记》、《项羽本纪》中,他对项羽掘陵一事只字不提,仅仅在《高祖本记》中,记述刘邦的指责。至于司马迁本人,则只说到“项羽遂西;屠烧咸阳宫室,所过无不残破”为止。这位以治史严谨准确著称的权威,所持的分明是一种谨慎的保留乃至否定态度。再翻检历代史籍、金石著录,2000多年来也没有发现一件被确认为来自秦始皇陵墓内的文物。这就更使人们恍然大悟了。 对秦始皇陵的墓室即地宫,迄今我们知道以下几点: 第一、地宫规模极大。现已探明,墓冢下的地宫范围,东西宽392米,南北长460米,面积18万多平方米,相当于25座西安火车站大楼面积的总和。至于它的内部结构,据史籍记载:当地宫开掘到“深极不可入”时,秦始皇下令“旁行三百丈”。女。果这一记载属实,地下宫殿群方圆将达700朱以上。 第二、地宫开掘极深。它“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塞以文石,敷以丹漆,深极不可入”。就是说,它不仅远远超出浅层地下水深度,而且穿透深层地下水,采用熔化灌注金属、敷涂生漆等技术手段,—浇封缝隙,使之密封。考古查勘曾沿地宫边缘钻探到26米深度,仍是人工夯筑土层。专家们认为,既然“深极不可入,”这一深度无疑反映了当时下掘技术的最大能 力,估计至少50朱以上。因为在湖北大;台铜绿山发现的战国时期古铜矿竖井深度已达50米,说明当时已掌握了这种技术能力。 第三、地宫主要由巨石砌筑。营造这座陵墓使用了大量石材,组织大规模“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