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就开始的焚烧秸秆,突然被告知禁止,这谁顶得住啊!但既然国家有这个要求,肯定也有其科学依据。
首先,什么是秸秆?秸秆就是农作物成熟并摘取果实后,留下的茎穗部分,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都存储于这些茎穗中。秋收后,庄稼地里留下大量秸秆,古人的做法是将这些秸秆背回家作为家禽的饲料或是直接就地焚烧。焚烧秸秆的好处:秸秆中存在大量光合作用产物,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焚烧后会作为养分肥沃田地,无需腐熟就可直接附着在土壤中,来年被新的庄稼吸收。秸秆上、土壤表面、土壤浅层会有许多害虫和虫卵,直接焚烧是最高效的驱虫办法,连撒农药的钱都省了,焚烧同时还能除去草籽,节省将来除草时间。
一把火不仅除掉大量废弃的秸秆,还可以滋养将来的农作物,对农民来说一举多得。但弊端也很明显。首先,在户外进行大规模焚烧活动非常危险,焚烧秸秆时一旦火势变大,风力变强,就由不得人们控制了,可能会将他人田地里的庄稼烧毁或是引发山林大火。其次,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会加重雾霾。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不服气了,雾霾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煤炭燃烧、汽车尾气和化工企业,几千年前古人焚烧秸秆时从没听说还有雾霾这回事,现在环境变差怎么能让焚烧秸秆背锅呢?其实,古人焚烧秸秆的面积较小,毕竟古代人口远远小于如今的14亿人口,耕种面积自然也就小得多了,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雾霾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
2019年3月初,在吉林抚长高速上发生了一起10多辆车连环相撞的交通事故,这起事故就是因为附近农田里焚烧秸秆,产生的大量烟尘使能见度降低,规模远比想象的大。都说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量”上去了就会产生“质”的变化,需要加以控制。一味地禁止焚烧,却不引导处理,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欧美国家并没有把秸秆当垃圾,而是当成一种资源。
利用机器将秸秆打碎后喂牛羊;收割后直接粉碎再撒入农田里;玉米秸秆等原料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制成生物乙醇燃料;秸秆还会被当成各种装饰品;丹麦甚至利用秸秆发电等。焚烧秸秆有利有弊,但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就见仁见智了。改革会带来短暂的阵痛,但从长远看却是有益的。
其实禁烧秸秆并不是它制造了多少有毒气体或灰霾,而是秸秆明明有别的用处,但却用来焚燃,略为可惜,并且这对防火也是有坏处的。具体原因以下细说:
一、秸秆可以加工成食草动物的饲料。
秸秆焚烧是以前的传统,那时候的牛马因为它过硬的原因,基本上是不吃的,而那时的农人也不大可能分析得出来它的成分,就算能知道,如何加工成牲口喜欢的样子也是有难度的,所以说在古代焚烧秸秆那是传统,传统的东西只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是对的,但不会永远是对的。
禁止焚烧秸秆这一规定出炉之后,大部分人都只抓着这一点来质疑,却从来没有人却真正的了解后续为什么不再有农人出来哭诉。在禁烧的规定出来之后,就有相关的商贩下村收秸秆,统一装车运走,农民们虽然不知道要收这些东西干啥,但是收的时候却实打实的把钱拿到手了,结局皆大欢喜。而这一规定,还成就了“收秸秆”这一生意。收到了之后给饲料公司加工,赚差价一个季度下来,只要是有车的,基本上辛苦一下都比打工强。
二、农间焚烧易引起火灾。
虽然焚烧是传统,但是在焚烧之后的土地也不见得有多大的肥料,在以前可以作为农家肥,但是现在已经日渐系统化的情况下,秸秆回收利用,得到的饲料养牛马,然后再用牛马的粪便做成有机肥,这种模式的可回收方式要更为亲民。
另外,近些年的森林火灾也很多,有部分小规模的就是因为焚烧引起的,这种做法虽然老农并不是完全错的,只是有更好的方式,又何必去用以前的方法?拿来卖钱再买肥料,不就少一道烧的工具么,即保证了安全,还拉动了经济。
三、会引起小面积的灰霾和气体污染。
虽然说单纯的烧东西,能够制造的有毒气体并不多,但是不多并不表示没有,在采收过后的那段时间,有着秸秆的环境里都是一片灰霾的,虽然不能把锅全给秸秆,但是部分责任是有的,雾霾的出现,它不是无辜的那片雪花。
我国的北方在秋冬的天气雨水较少,并且那边都是平原地带,全中国的粮仓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那边,所以在燃烧的数量上面,绝对不在少数,它们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家里面那一亩三分地的量,而是一个地区用万吨来计算的植物粗纤维。
所以说,禁止焚烧是因为找到了它更合理的用处,而不是单纯的追究谁家焚烧就要担责,秸秆的回收,是一个时代的改变,不应该只看到它背后的烧制,而看不到它的实用价值。
科学依据就是环境污染太严重。还不如秸秆还田肥力强。再说,如果能做成沼气,还节约能源,变成上等有机肥。
秸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秸秆荒草明火焚烧,明火焚烧不会产生多少烟雾,留着反而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妨碍农业生产,要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秸秆处理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拍脑袋决策。应该坚决禁止焚烧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毒气太大。
这个是因为焚烧会影响环境,导致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有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