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若是能造反,何必等到曹操、曹丕父子二人都篡位。曹丕篡位后的汉献帝是一点势力都没有了,也是连一点东山再起的念头也不敢再有了。在演义中,还记得曹丕是怎么得到魏王的位置的吗?那是汉献帝心甘情愿禅让来的,并不是豪取抢夺过来的。可以看出汉献帝真的没有抱有任何的希望了,只希望能够在山林野郊安度余生,这一生汉献帝过得太没意思了。
曹丕称帝之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并且说:“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虽知此话肯定是表面之词,但是曹丕并没有想要立刻除去刘协,因为曹丕知道刘协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与之抗衡,没有了威胁又何不给自己安上一个大度的名声呢。
而刘协禅让之后,蜀地流传刘协被杀害。其实这只是刘备的计谋,刘协死了,刘备才能光明正大的以汉室后裔的身份继承汉统。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刘协此时根本还活着,听到刘备宣称自己已故的消息,刘协肯定心灰意冷,又或许一笑置之。当初刘备那么真切地来找自己,同自己说是皇叔,刘协激动地拿出皇谱查看,也不管有没有查清楚,就拉拢刘备。
其实那时候刘协也不是很相信刘备的身份,但是那是他唯一的救赎,那时候他被曹操软禁,和外头失去联系,一些忠心的老臣也被严加看管。那时候曹操如日中天,刘协想要往外头递个消息,都不能。刘协一生下来,就根本没有自主过,先是董卓,再是两个逆贼郭汜、李傕二人,再是曹操,就这样裹挟着过了大半生,看着江山支离破碎,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不好受,到了曹丕时期,很多事情其实都已经看淡了。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成为皇帝的曹丕不仅没有杀害汉献帝,反而给了他非常高的政治待遇,封其为山阳公。曹丕完全不用担心汉献帝造反,因为他对阵汉献帝,完全就是狮子搏兔;曹魏在实力上,可以碾压汉室。
曹丕称帝前的曹魏形势:
第一,汉室已经名存实亡,曹魏代汉已经势不可挡。曹操在世的时候,汉臣已经被清理得所剩无几,汉室的支持力量已经不如曹魏;
第二,曹丕通过九品中正制,与士族分享权利,取得士族的支持。曹操因依靠汉族,排挤士族,在称王时就受到士族非常大的反对,比如大士族荀彧,就不赞成。曹丕吸取了经验,提拨与拉拢士族,与士族阶层达成合作了,彼此各取所需。所以,曹丕称帝时,几乎没有反对声音。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要求除旧布新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时曹魏宗亲,为曹丕称帝而奔走呼号。在民心向背上,曹丕称帝已经成了大势所趋。汉献帝禅让,只不过是顺水推舟,借坡下驴。
汉献帝从当皇帝到退位,从来没有掌握过权力。在实力上,曹丕完全辗压汉献帝。退位后的汉献帝造反?他拿什么反?他无可调之军,无可用之人,无造反的民意与机会。即使有谋反之心,也无谋反之力。
曹丕虽然给了汉献帝比较好的政治待遇和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汉献帝依旧被监视着,一举一动都在曹丕的掌握之中。
在皇帝的位置上,汉献帝每天如坐针毡。退位,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对于他也是一种解脱,不用每天担惊受怕。在山阳,汉献帝远离了宫廷斗争,可以与曹节做一对平凡的夫妻,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不怕,因为曹丕已经掌握了实权,而且朝廷上下都已经是曹丕的人了,所以没必要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