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大自然,还要从这里说起。 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 破了大森林的宁静。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倒 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 被杀掉6千多只。 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很快,鹿的总 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 灌木、小树、嫩枝、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 吃光了。紧接着, 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 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类不能用自己的眼光来辨别自然界中的是与非,不然就会破坏一个生态圈,甚至一个生态网。什么生物都要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太多了不行,太少了很容易濒临灭绝,也不行。而有时它的天敌则是可以控制数量和生态圈平衡的生物。
总之,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制裁,。顺其自然,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唯一办法
自然之道
美·伯罗蒙塞尔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必定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早上睡觉、晚上工作
冬天穿夏装,夏天穿冬衣
年少时洞房花烛、年老时名落孙山
天作孽不可生,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