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含糖量在15%以下,梨含有6.0~9.7%的果糖,1.0~3.7%的葡萄糖,0.4~2.6%的蔗糖。梨,又被称为快果、玉乳,亦有“百果之宗”“天然矿泉水”之称。
中医认为,梨性味甘、微酸、凉,归肺、胃经,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之功。主要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肺燥干咳、咽干舌燥或大便干结之症。
扩展资料:
《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润肺,清胃,凉心,涤热息风,化痰已嗽,养阴濡燥,散结通肠,消痈疽,止烦渴,解诸毒。治中风不语,痰热,惊狂,温暑等疴。
并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本草纲目》言其“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民间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的说法。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干燥、阴虚火旺、喉痒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
把梨煮熟,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的梨膏糖,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的疗效。
现代研究表明,每百克梨(指果肉)除含85%的水分外,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如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
梨果肉中含有配糖体及鞣酸等,有润肺、止咳、化痰、养血等功效,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咽干喉疼、音哑痰稠、便秘尿赤等,常食梨能缓解病状,促进痊愈。
梨有降压、镇静作用,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和心脏病者常食梨可使血压下降、头晕、目眩、心悸等症消失。
梨含有的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有促进身体排出致癌物多环芳烃及其代谢物的作用。吃腌菜和烧烤等容易产生致癌物的食品后,吃一只梨或喝杯梨汁,有利于抵抗有毒物质的侵害。梨有促进胃酸分泌、保肝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等作用,肝炎、肝硬化患者常食梨可使食欲增强,精神转佳。
梨虽然是佳果,但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寒湿症状加重;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当慎;慢性肠炎、胃寒病患者忌食生梨;
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现介绍4款与梨有关的食疗方。
百合桂圆梨汁:将1只梨洗净、去核,切成小块,与25克百合和10克桂圆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加入适量冰糖,慢火煮40分钟即可服用。该方具有润肺滋阴、益气安神的功效,可治热病伤津所致的口渴、心烦。
梨膏:将梨去核捣烂,滤渣取汁。梨汁放入锅内慢火熬稠,加入蜂蜜调制成膏。每日服3次,每次15毫升。梨膏可治干咳、咽喉肿痛及肺热所致的咳嗽、痰黄黏稠等症。
梨粥:取等量的梨与粳米。先将梨去核、削皮,切成小块。在锅内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一次加足水,待水煮开后放入梨块,慢火熬煮30分钟即成。秋季早晚吃一碗梨粥可清热解毒,防止鼻干、咽干。
雪梨芹菜汁:取一只雪梨与半棵芹菜洗净后,放在一起榨汁,每日喝一杯。此汁可有效缓解面部痤疮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秋防燥多食梨
水果中含糖量多寡不一,所以不可等同看待。每百克食品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椰子乳、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草莓、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等。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柚、橘、苹果、梨、荔枝、芒果 等,超过20克的有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则禁忌食用。
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百克食品糖含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
西瓜含糖4%,梨含糖12%,香蕉为20%。
据分析,梨含有6.0~9.7%的果糖,1.0~3.7%的葡萄糖,0.4~2.6%的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