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显色规律是什么???

2025-02-25 04:48: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楼上复制粘贴的还是比较仔细的。

回答2:

薄层色谱的显色要根据待分析成分的性质来定,具体分为几大类:
1、待分析成分本身具有紫外吸收,在紫外光灯下有明显特殊颜色的荧光。如当归的鉴别,点样后的薄层色谱板在展开后,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下(365nm)下检视。
2、待分析成分颜色不明显,需要喷显色剂才可以检视出斑点,还可以置于紫外光灯下检视。如黄芪的鉴别,薄层色谱板在展开后,取出,晾干,10%的硫酸乙醇溶液喷雾后,在105摄氏度加热约5min,供试品图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3、待分析成分的颜色很浅,可以喷显色剂显色后,再检视。如木香的鉴别,薄层色谱板在展开后,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摄氏度加热5min,再检视。
4、待分析成分的颜色很深,展开后晾干,斑点的颜色较明显,易直接检视。但这种情况较少。
注:显色中以上1和3情况应用较多。薄层板在展开后多需要喷显色剂,显色剂的选择要根据待分析成分的性质来定,比如生物碱类多用改良碘化铋钾做显色剂,但麻黄碱而又用茚三酮为显色剂,蒽醌类成分喷稀NaOH做显色剂等等,在喷显色剂时不宜喷得太多,喷得雾滴不要太大,否则斑点显色不好而不易检视,多总结即可在实验操作应用。另外,紫外光灯下检视的波长有254nm和365nm,但一般365nm应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