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减半与否只在于与谁对比,若只考虑减一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则DNA减半。这里不妨理解为减一时DNA先复制后减半
4、都行,还可以说成碱基对的排序和数目、脱氧核苷酸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5、遗传信息的储存者就是遗传物质(DNA或者RNA病毒的RNA)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也是遗传物质,只不过有时也说mRNA携带遗传信息
6、
简单说就是一个核苷酸五碳糖的一个羟基与下一个核苷酸的磷酸上的羟基脱水缩合成酯键,又因该磷酸也与自己核苷酸内部的糖上的羟基之间具有一个酯键,所以,合称为磷酸二酯键。
1 是
2 对 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DNA是2C,量没变。第二次分裂才变成C。
3 在第一对碱基的位置上有4钟选择ATCG。第二对碱基的位置上也有4钟选择ATCG。第三对碱基的位置上也有4钟选择ATCG……第n对碱基的位置上也有4钟选择ATCG.所以4*4*4*4*……*4(总共n个4相乘)=4^n
4 都行
5 DNA中的碱基排列中就代表遗传信息,而携带者mRNA,只是携带与遗传信息有关的碱基(mRNA上的碱基与DNA互补,不可以代表遗传信息)。其实说到底这两者只是概念问题,之所以要区分只在于DNA比较稳定,让他做遗传信息的储存者比较保障。(最后一句纯属个人意见)
6 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连接的键为磷酸二酯键,核糖核苷酸与磷酸之间连接的键也是磷酸二酯键。两者结构相似,脱水方式也相似。对这两者的学习要注意类比迁移。
7可以。就像3中说的那样,每一个位置都有四种选择。
1. 的确只适用于有性生殖减数分裂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是染色体DNA复制吗 所以由2C→4C 后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时候同源染色体分离..这个时候细胞已经变成两个了..我们考虑的是分裂后的单个细胞中的DNA 所以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 导致DNA数目减半。。
3. 因为游离的碱基是A G C T 所以每一对的碱基对只有可能是A-T C-G T-A G-C这四种组合!!所以就是4的n次方
4.DNA的多样性根本原因就是碱基的排列顺序 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只有四种而已 ...... 坑爹..发现下面已经有人解答了....==。
1、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两个定律不是只用于有性生殖减数分裂,而是从减数分裂中总结而来的,他们与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共同称为遗传学三大定律。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是: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二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在联会细胞的DNA含量是2C,联会后形成四分体,此时的DNA含量是4C,最后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卵母细胞时各个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卵母细胞内DNA含量就又变为2C。
4、DNA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的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和数量。
7、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