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具性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工具性作为语文的基本性质:首先,英语是思维的工具。②③英语课实际上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也就是通过课文,一些具有英语典范性的对话或文章来学习语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等知识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其次,英语是交际的工具。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英语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第三,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英语具有基础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学科中,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有关西方的科学和典籍)。因为所有学科的教材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靠语言文字来传达和表达信息,建立和学生的联系,学生也只有在通过语文知识理解了教材内容后,才有可能将信息进行内化,借助语言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⑤英语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习其他学科必备的工具。
(二)人文性
“人文性”着眼于英语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英语学习的过程,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具体到英语课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着:1.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英语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2.英语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英语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英语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英语既是一门语言,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人类劳动创造过程之中;同时它又是我们人类用于交流和沟通的媒介,最终是通过言语达到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