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区别:
1、侧重点不同
理性的定义是有目的的活动,其中活动是种,目的是属差。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活动之间的区别在于人的活动的符合一个目的,因此人被称为是有理性的动物。相比于小孩子,成年人的活动更加的符合一个目的,因此成年人也被称为是有理性的人。
感性的特质为以同情的态度、和善的心肠来观察事情。易表露情感,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对于理性而言。
2、分类不同
理性可以分为思辨的理性和实践的理性,前者以真理为目的,后者以活动为目的。思辨的理性处理完善的东西,实践的理性处理可变的东西,因此,虽然二者都是真实的,但是前者较为精确,后者较为粗略。
感性的人,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更遵从自己的意识,也就是习惯于从心所想出发,不会更多的考虑客观条件,若是以主观看法为主导即会变成唯心主义和宗教。
3、作用不同
理性常常被拿来与感性和知性作比较,其中感性是肯定的,知性是否定的,理性是否定之否定,所以也是肯定的。理性和感性的一致性表现为经验和真理的一致性。
在现实生活中,感性产生经验家,知性产生辩证家,理性产生哲学家。三者的区别在于,经验家致力于收集事实,辩证家专务批评,而哲学家追求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性
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②反映的方式不同: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
③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正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于实践,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误区点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其中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要准确区分、把握这两个阶段需要正确认识以下六大误区:
误区一: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分析:(1)认识必须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但这并不等于说前者是错误的,后者是正确的。
(2)认识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而不在于它是反映了事物的现象还是本质。只要是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现象的认识就是正确的感性认识;同样,真实地反映了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就是正确的理性认识。反之,歪曲地反映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则都是错误的。
误区二:感性认识是现象,而理性认识是本质
分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二者都属于认识范畴,属于主观的、第二性的东西。而现象和本质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物质的、第一性的东西。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不是事物现象本身;同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不等于本质和规律本身。
误区三:感性认识源于实践,而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
分析:(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人们通过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就能得到关于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所以感性认识是源于实践的,脱离了实践就不可能得到感性认识。
(2)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抽象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结果。但不等于说,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不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误区四: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具有指导作用
分析:不管是正确的理性认识还是正确的感性认识,都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误区五: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分析: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有对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所以说感性认识的总和是理性认识是错误的。
误区六: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分析:判断一种认识是否可靠必须以其是否正确为前提。感性认识正确就可靠,理性认识也一样,在两者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这么说,如果有一个人绑架了你喜欢的人,
感性:不顾一切去救她,就算拼了自己生命
理性:想办法报警,或者给钱等等,因为自己去救不但救不了还会把自己搭上。
感性是用感情考虑问题,理性是用实际考虑问题,换句话说,感性是你被感情控制。理性是你控制感情
常识和逻辑处理事情的事情,是理性的。感官和感情明辨是非,它是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