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消费下降的原因,学市场营销的帮忙想想

2024-12-04 01:16: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三大原因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
  专家分析认为,导致当前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储蓄意愿进一步增强的主
  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机
  制不断适应市场,竞争会不断加剧,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逐步取代一劳永逸的“铁
  饭碗”;加入WTO后面临国外强势企业的排挤和竞争,企业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
  大;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困难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加。工作的不稳定性
  增加导致收入的不稳定增加,由于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居民不得不降低即
  期消费,增加储蓄。
  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当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收费等项改革逐
  步推开,居民预期未来支出将大幅度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实
  行低工资下的福利性消费体制,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项消费实行行政配
  给制度,个人消费需求基本上只包含了基本生活需求和少量耐用品需求,居民支出
  预期主要受价格和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自90年代中期开始,福利性消费体制逐步被市场化消费体制所取代,社会保
  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开始了大幅度地调整,由个人负担的支出范围急剧扩大,以前主
  要由政府或企业以实物形式供给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所需费用,转而由居民
  个人承担,而住房价格上涨、医药费价格上涨、教育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
  庭收入增长速度,其消费价格与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显得过高,如果靠自身
  积累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特别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由于各种利益群体的
  意见不一致以及改革措施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新的体制框架的完全确立还需要一
  个较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居民支出的不确定因素和心理压力随之增加。因而,在
  收入预期不稳定导致消费意愿下降的同时,由于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进一步导致了
  消费意愿下降、储蓄意愿增强。
  三、消费信贷制度不健全。陈新年说,目前我国“住”与“行”已逐渐成为城
  乡居民的消费热点,如果仅靠自我积蓄,那么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住宅、汽车消
  费需求实现前的积蓄准备期过长,由于生产领域发达的信贷关系能使住宅、汽车的
  生产迅速扩张,而另一方面自我积累型的消费模式反而是在促使居民储蓄倾向进一
  步增强,将购买力推迟实现,这不但制约消费结构升级,也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据有关专家介绍,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我国推出了个人消费信贷政策,
  积极鼓励个人采用信用消费的方式消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试点开始于1998年,
  1999年2月央行印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个人住房消费
  贷款、汽车贷款和助学贷款为主体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迅速发展,但消费信贷规模
  占信贷余额的比重还只有10%左右。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
  贷款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为70%,德国为60%。信用付
  款方式在美国个人支付活动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居民购买汽车、住房和家电及其
  它耐用消费品普遍使用信用消费的方式,甚至用于支付高等教育费用。
  制约我国消费信贷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个人信用消费是在尚未
  建立个人征信制度的情况下推行的,由于缺乏完整的个人信用资料,银行难于对消
  费者信用和个人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管理,不得不设置很高的贷款门槛,阻
  碍了个人消费信贷的增长。由于消费信贷机制的不完备,居民主要靠自身积累满足
  购房买车等大额支出,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这种自我积累型的消费模式,必然对
  居民当前消费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有数据显示,居民住房投资对GDP的比例上升
  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GDP比例则下降0.28个百分点。另外,房价上升更进
  一步促使居民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为将来购房做准备,这个影响超过了已有住
  房的居民由于财富效应而带来消费的增加,以及购房后对与住房相关的产品的购买。
  ——增强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对策建议
  专家认为,要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除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外,重点应该
  放在消除和减少导致消费意愿下降的因素,增强消费意愿,扩大即期消费。由于工
  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态,因此,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的重点
  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避免改革措施的集中出台,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支出的心理压力。教育、
  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改革措施的集中出台使居民压力增大,造成居民消费意
  愿降低。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及住房制度改革,
  都使得人们预期花费会成倍增加,这样就会降低目前人们的消费意愿。因此,在加
  快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和教育系统,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系统的同时,
  要避免集中出台,并注意避免各项改革措施相互冲突和矛盾,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
  及时向老百姓讲清改革措施出台的目的、预期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减轻支出预期
  的心理压力。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经
  济产出中,国有企业的比重显著下降,国有单位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例也在逐年下
  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铁饭碗和福利制度逐步被打破,在这个过
  程中,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在建设和完善之中。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健全,
  相当多的居民消费者对未来支出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当期
  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及养老等进行储蓄。为此,加快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十分紧迫。一是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和完善城
  市“低保”工作;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
  保险参保率,完善不定期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三是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
  业单位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四是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
  题。
  第三,积极促进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鼓励消费信贷健康发展。我国经
  济正处于一个新的较长上升周期的前端,这一轮周期是以住房、汽车等高价值消费
  品的需求扩张而带动的。国际经验表明,信用消费是这个经济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实
  现的主要形式。居民的教育、购房、买车等大项支出如果靠自身的积累则需要较长
  时间的储蓄,这必然会限制即期消费,限制对其他产品的消费。
  为促进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消费需求的扩张乃至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协调快速
  发展,加快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完备的个人
  信用制度,信用消费才有可能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方式。当前为降低银行风险,
  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银行在建立个人征信中心的同时,要加强与外部信用服务机构
  的合作,积极使用和参考外部信用评级结果。

回答2:

通俗地说,即是房、学、医占用了大部分人大部分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造成了大部分人一般意义上消费支出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