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内阁和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有什么异同?异同分开回答,求帮助+++++++++++++++++

2025-02-23 21:38:3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首先,植根之制度不同,根本区别,前者是封建制度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
第二,身份和职责不同,前者只有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定权,即没有行政权,行政权掌握在君主手里,明朝内阁制只是君主的顾问机构.
后者是直接的权力机构,掌握实际的行政权.
第三是作用不一样,可参照第二的解释,前者只是顾问机构,后者与首相共进退,一同掌握行政权,处理国家大事.
第四源泉不同。我们的内阁制度是明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废掉宰相一职使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后逐渐形成的。而西方的内阁制度是在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召集一些政府要员在一个小阁楼里开会而逐渐演变来的。

回答2:

(转)明朝皇帝废除宰相制,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帮助皇帝处理繁忙的政务,享有票拟权(就是可以帮助皇帝起草文书,批答奏章,但是必须皇帝批红才生效).内阁首辅更是权压众臣,在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是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一级决策机构,他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它的出现使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英国的内阁是一个享有行政权的国家一级机构,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内阁的首领就是首相.首相有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如果议会对内阁提出不信任,内阁内阁就要垮台,但是内阁首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内阁与议会就会相互牵制,

明朝内阁制:
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
属于中国式的分权模式。
英国责任内阁制:
1、 内阁与下院互相牵制、抗衡和监督。
2、 决策权既集中、又分散。
3、 集体负责制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
4、 重视政策、财政等方面的协调和调解。
5、 内阁责任制是君主立宪的产物,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
英国的责任内阁则有行政权,而决策权归于议会,国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回答3:

异 :明朝内阁是从属于皇帝,仅仅是替皇帝出谋划策,没有真正的实权
英国内阁是从属于首相,拥有一定的权力,是正式的机构
同: 二者都有出谋划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

回答4: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对皇帝负责;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英国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