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吉他的上下两个转钮是干什么用的

2025-04-23 17:29:2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吉他教学]吉他的历史

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的乐器,是公元前 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的最显著特点。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文艺复兴时期是吉他的鼎盛时期。十六世纪四对复弦的吉他和它的近亲——用手指弹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与创作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吉他和比维拉琴不仅深受民众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宫廷乐器。当时的吉他、比维拉大师有米兰、纳乐瓦埃斯、穆达拉,以及十七世纪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时代大师桑斯、科尔贝塔、维赛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仍是现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财富。当时吉他、比维拉琴等乐器所使用的记谱方法还不是现在的五线谱,而是用横线来代表各弦,用数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与现在民谣吉他中使用的六线谱类似的图示记谱法。

当时著名的鲁特琴大师道兰和魏斯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具有不朽的价值。十八世纪后期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十九世纪初,活跃在当时吉他音乐中心巴黎、维也纳还有伦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师有索尔,阿瓜多,朱利亚尼,卡罗利,和卡尔卡西。其中索尔和朱利亚尼除了是吉他大师外还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以杰出的才华为六弦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协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为六弦吉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索尔在创作上承袭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除写作歌剧、舞剧音乐外,还为吉他创作了包括系统的练习曲、教程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被音乐评论家称为“吉他音乐的贝多芬”。

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吉他音有乐家考斯特、默茨、卡诺、雷冈第等,他们为吉他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十九世纪吉他音乐的经典。吉他能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对吉他从制做、乐器性能、演奏技术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师阿尔卡斯一直致力于与吉他制作家托雷斯合作,并最终生产出了琴体扩大、音量增大、乐器性能明显改善的现代古典吉他。

[吉他教学]电吉他介绍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吉他,和其他的分类
吉他"是英文“Guitar”的译音,是十四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取名维忽拉。十五世纪,西班牙人给这种乐器一个新的名字——吉他
吉他大致分为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贝司吉他。

1 电吉他在弹奏上与木吉他有没有不同?

当然有不同,电吉他主要演奏乐曲的高音部分,大多采用封闭式和弦(如大横按,小横按)而且有许多演奏技巧,所以电吉他的演奏在一定程度上比木吉他难得多。
2 如何挑选一把好的木吉他和电吉他?
若买木吉他则要看吉他的音准,指板是否光滑,音色是否纯正,其次是外形。若买电吉他,则要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挑选“斯特拉特”形式是主旋律形,与木吉他一样音准、指板、音色是主要的,而且要插上效果器试一下,看噪音是否大,没有噪音最佳,当然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买价格比较昂贵的进口琴,如Fender Gibson,质量更能得到保证

3 木吉他与电吉他的优势

大家知道电吉他的优势在哪吗?
我个人觉得电吉他最主要是它有效果器的配合发出多种声音吧!
也许是它的多种音色的魅力吧!反正我玩的时候,就觉得很不错,喜欢那种很失真度大的
音色!喜欢玩猛的那种音乐!呵呵。。。。。。。。。
其实那不是音乐,那是我自己乱来的吧!:)
木吉他嘛!最主要是干净音色。反正一把好琴能发出很好的音色啦!我最喜欢威辰的牌子!不知道大家用过这牌子的琴吗?
我觉得他 有一个缺点就是弦钮钮多了会滑牙!
它们各有各的优势,也无所谓哪个好,这要看大家是需要什么样的演出,就用什么样的琴对吧?
虽然大家认为电吉他能发出很纯的木琴声,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就是纯木吉他的声音加个麦克会很不错!
如果说电吉他是通过拾音器来拾音,然后经过效果器处理,最终通过音箱来表现音乐的,那么脱离了拾音器,它就弹不出声音了么?
木吉他是通过琴的箱体来提高音量 而电吉他是通过拾音器来拾音,然后经过效果器处理,最终通过音箱来表现音乐的 通过对效果器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无数种的音色 而木吉他一把琴就只有一种音色

在演奏上,木吉他的演奏按音乐风格可分为民谣与古典两种 民谣吉他演奏不拘与一种,可以指弹或者用拨片,演奏技巧也灵活多样 而古典吉他必须用指弹而且对技术要求,演奏姿势等要求十分严格;按弹奏方法来分有指弹与拨片两种 前者分类也比较多,如弗拉门哥 等 后者使用塞路路制成或金属制成的拨片进行演奏要求一般为上下交替演奏

[吉他教学]吉他自学三月通刘传吉他系列丛书

作者:刘传,朱迎 编著 出版日期:2005-5-1

概要介绍:

本书为一本突破传统吉他教材模式的自学用书,各级水平的吉他爱好者都能从中汲取大量的营养。书中有100 余幅图片、照片。学完本书后也能成为理论与技巧俱佳的吉他手。
本书既可以作为自学教材,又可以当作吉他班的面授教材。全书共有三篇二十四章和五个附录,为了使自学者,尤其是乐理知识相对缺乏的初学者能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第一篇“相关知识大全”中使用了大量图片、照片、谱例和最通俗的文字,深入细致地讲解了音乐常识、基础乐理、和声知识、演奏技法、各种调式、独奏曲的编配等内容。在第二篇“专题讲解与问题解答”中,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第三篇“实际操练”中,除有从简到难共157条渐进练习及11首指弹独奏曲、4首拨片完整独奏外,还有40首优美动听的弹唱曲。
本套教材本着通俗、易懂、图示化、声示化的原则进行编写,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使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只要你把这套教材从头至尾学完并消化吸收,你将步入吉他世界的自由王国,弹得一手好吉他将不再是梦想。

作者简介:

阅读 吉他自学三月通(附CD光盘二张)——刘传吉他系列丛书(刘传,朱迎 编著)
刘传,极负盛名的吉他演奏家、教育家,大学本科毕业。1984年开始研习古典吉他,1986年转攻民谣吉他和电吉他,1991年起从事吉他教学活动,1993年创办北京风华艺校,先后出版过30多本吉他专著,录制过多盘教学及欣赏间带。这位才华横溢、具有强烈事业心与责任感的年轻人,以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勇于开拓、不断进取而备受广大吉他爱好者推崇。
目录:

第一篇 相关知识大全
第一章 认识吉他
一、吉他的起源与发展
二、吉他的种类
三、吉他的各部位名称及作用
四、普及型吉他的选购与修理
五、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琴弦安装方法
六、民谣吉他琴颈弯曲度的调整
七、吉他的保养
八、试试你的右手
九、试试你的左手
第二章 演奏知识详解
一、持琴姿势
二、吉他调弦法
三、定音的检验方法
四、右手弹奏方法
五、左手按弦方法
六、吉他演奏常用技巧说明
七、二十四种指法组合练习
第三章 乐理知识详解
一、我们听到的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
三、构成音乐的音—乐音
四、国际标准音
五、乐音体系
六、音名与唱名
七、音组
八、十二平均律与全音、半音
九、变音记号与等音
第四章 简谱、六线谱与和弦图
一、简谱的记谱方法
二、节奏视唱
三、六线谱的记谱方法
四、吉他和弦表示法-和弦图
第五章 调 式
一、调式与音阶
二、大调式
三、小调式
四、调式中各音的级数和专有名称
第六章 音程
一、音程
二、音程的度数与音数
三、音程的分类
四、音程的性质
五、音程的转位
第七章 和弦
一、和弦的概念
二、和弦的分类
三、三和弦的构造
四、七和弦与属七和弦
五、各类和弦的音响特点
六、和弦的名称
第八章 C大调和A小调
一、C大调
二、C大调音阶
三、A小调
四、C大调与A小调的关系
五、C大调、A小调各级和弦与指法要点
六、主、属、下属和弦的功能
七、和弦的转换方法
第九章 节 奏
一、节奏与节拍
二、节奏型
三、右手手指的运用规律
四、扫弦节奏型的演奏方法
五、切音奏法
六、常用力度符号表
第十章 和声语汇
一、调式中的音
二、调式中的音程
三、调式中的和弦
四、调式中的正三和弦特点
五、和声功能
六、终止式
七、和弦的基本连接模式
第十一章 和声语汇的扩展
第十二章 G大调和E小调
第十三章 D大调与B小调
第十四章 E大调与 C小调
第十五章 F大调与D小调
第十六章 A大调与 F小调
第十七章 B大调与 G小调
第十八章 吉他弹唱常用工具
第十九章 歌曲的和声编配
第二十章 怎样编配独奏曲
第二十一章 独奏音阶指型
第二十二章 即兴演奏技法
第二十三章 转 调
第二十四章 怎样识读五线谱
第二篇专题讲解与问题解答
第一章 专题讲解
第二章 问题解答
第三篇 实际操练
第一章 C大调、A小调练习
第二章 G大调、E小调练习
第三章 其它各调综合练习
第四章 常见分解和弦用法
第五章 常见和弦进行练习
第六章 指弹独奏练习
第七章 拨片双吉他练习
第八章 首精彩弹唱
附录
附录一 常用节奏型总汇
附录二 各调常用和弦图
附录三 低把位和弦图总汇
附录四 各调和弦构成表
附录五 各音配置和弦参考表
http://hi.baidu.com/54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