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受害人出书面谅解书并注明不追求其刑事责任和其它责任取保候审管制期多长时间

2025-02-25 17:30: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首先,在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出书面谅解书表示不追究刑事责任和其它责任只是在量刑时的一个可参考情节,并不能代表公诉方意见。也就是说即使受害人说“我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了,我想就这么算了。"作为公诉方的检察机关也不会停止公诉程序,这是《刑事诉讼法》对公诉案件的硬性规定。

其次,取保候审和管制是两种概念。取保候审是案件侦查期间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使用的一种强制措施,而管制是案件提请公诉后法院对犯罪分子进行的一种刑事处罚。在一个完整的案件侦办过程中,首先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具体的强制措施例如拘留或取保候审等,随后提起公诉,法院认为犯罪嫌疑人有罪,会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这时犯罪嫌疑人就变成罪犯了,对罪犯的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从轻到重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在法院对其作出判决时自动解除,(你可以理解为因为判决生效后就没有犯罪嫌疑人而是变成罪犯了,取保候审的主体不存在了所以失效了。)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是一年。法院作出管制的刑事处罚决定后,罪犯不用关押到看守所或监狱,而是回家正常生活工作,但是在居委会、派出所、街道办的监督下限制其某些行动的自由,比如限制罪犯的政治自由(如果是党员的话不能参加跟党的活动有关的会议、决定、娱乐活动等等)、不能担任领导职务、不能外出(指离开居住地出国或去外省市县)、不能经商、不能搬家等。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回答2:

取保候审就是一年时间,特殊情况可以延期,刑事案件谅解书并不能代表审判,只是给于审判时提供从轻处罚和判刑,只有在治安案件中才能起到不追究责任,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