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历史起始于公元前6600年前后,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后人类开始在爱尔兰岛定居开始。约前300年当地的人从青铜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可能与此同时随着凯尔特人向爱尔兰的迁徙凯尔特语来到爱尔兰,后来凯尔特语与当地人的语言混合后形成了爱尔兰语。
4世纪和5世纪爱尔兰基督化后在爱尔兰形成了由修道院、传道士和王国组成的文化。但随着维京人的入侵这个文化受到冲击。
1801年以前,爱尔兰由一个由新教徒支配的爱尔兰议会统治,这个议会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但新教徒在爱尔兰属少数人。1801年爱尔兰议会被解散,爱尔兰成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在政治和武力斗争后,1921年,爱尔兰岛南部的26个郡从英国独立,爱尔兰共和国成立,北部的其它郡依然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争执至今未能解决,从1960年代开始这个争执恶化为危机,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是爱尔兰与英国的外交关系和爱尔兰内部政治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从1990年代开始,爱尔兰共和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扩展资料:
十八世纪
爱尔兰的经济在18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亚麻生意兴隆,特别是在乌尔斯泰,爱尔兰羊毛、牛肉、黄油和猪肉也是重要的出口。新教势力逐渐把自己看作是爱尔兰民族的代表,并发展成了充满活力和独具特色的议会传统。
持续的爱尔兰移民潮也始于18世纪,成千上万的长老会教友和数量较少的基督徒前往新大陆。 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与她在北美的殖民地之间的分歧日益扩大,促成了激进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最终产生了联合爱尔兰人社会。
1789年,联合爱尔兰人社会在爱尔兰举行了一次起义,虽然这次反叛留下了一些宗派色彩的暴力印记,但起义的目标是要成立一个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让所有宗教享受平等地位。这次起义被镇压后,1800年的《合并法》在英国和爱尔兰之间成立了完全的议会联盟。
然而,到这时英国和爱尔兰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经济和人口方面。英国在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爱尔兰(除乌尔斯泰外)实际上离工业化越来越远,迅速增加的人口中绝大部分越来越依赖土豆为生。
19世纪40年代末,由于土豆连年大规模歉收,发生了一次悲惨的大饥荒:100万人饿死,另有100万人逃出爱尔兰。10年(1846-1856)之内,爱尔兰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即800到600万),随着移民海外成为爱尔兰社会的显著特征,爱尔兰人口后来又进一步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尔兰历史
答:在古代,爱尔兰地区未并入大不列颠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前身)时的国家为“爱尔兰王国”。爱尔兰国会在1541年通过《爱尔兰王位法》后在爱尔兰岛上成形,和英格兰王国有共主邦联关系,借此取代1171年以来爱尔兰领地的建制。爱尔兰王国的首位国王是亨利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