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管理学的书籍的读书报告

求关于管理学的书籍的读书报告 2000字以上。。谢谢
2025-01-05 11:42: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读书报告

  原书书名:The Goal: A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Second Revised Edition)

  作者:Eliyahu M Goldratt & Jeff Cox(高德拉特 & 科克斯合著)

  中文版审定:罗镇坤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版次:1999年月12月第1版

  印刷:2001年2月第7次印刷

  作者简介

  高德拉特(Eliyahu M.Tolerate)、科克斯(Jeff COX)

  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著《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译者简介

  齐若兰

  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硕士,曾经任职于时年出社,及《天下杂志》、《康健杂志》。翻译作品包括:《实现创业的梦想》、《复杂》、《团队出击》、《第五项修炼II实践篇》、《数位革命》、《编辑人的世界》等,并曾合著《双赢策略》,以及企划主编天下文化出版的口袋书系列。

  审校者简介

  罗镇坤

  美国约州州立大学毕业,为力天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在全球致力推广TOC的机构“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 Y.Goldratt Institute)的区域总裁,及专业工程师。曾在以色列、美国及英国接受最深入的TOC训练,并进行实习。具多年管理经验,曾在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中华电力公司等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目前为香港工程师学

  会及英国电脑学会资深会员,欧洲工业工程师学会、英国管理服务学会、美国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学会、香港管理专业协会会员,曾在专业及工商团体作专题演讲,介绍TOC。一九九五年创办力天香港有限公司,致力推广TOC,进行TOG的培训及研究,并提供企业顾问服务。

  全书提要: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是以小说的形式介绍企业管理知识的一本书。主人公罗哥是美国一家工厂的厂长。同大多数美国工厂一样,罗哥的工厂遭到了来自日本同行的威胁和挑战。罗哥本人虽然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到很晚,以至于妻子也不能原谅他,家庭关系非常紧张。但是工厂就是不景气,不断出现亏损,大量的订单被推迟。客户的抱怨和来自上级的压力以及家庭关系的紧张使他很苦恼。一天早晨,他的顶头上司皮区突然光临他的工厂,为客户的一个推迟的订单对罗哥大发雷霆。罗哥同时了解到,如果他的工厂三个月内不能扭亏为盈的话,上级公司就会关闭这家工厂。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苦苦思索如何解决工厂遇到的麻烦的罗哥在机场候机厅遇到了大学期间的老师钟纳,钟纳是一位物理教授,但是对企业管理有浓厚的兴趣。在他苏格拉底式的提示下,罗哥逐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一步一步解决掉了公司的一系列麻烦。三个月后不但工厂扭亏为盈,避免了被关闭的危险,而且罗哥的家庭关系也得到了转机。

  摘抄:

  1, 生产力是把一个公司带向目标的行动。每个能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是有生产力的行动。每个不能让公司更接近目标的行动都没生产力。

  2, 为了知道工厂究竟有没有赚钱,我必须有一些衡量指标...钟纳给出的三个衡量指标是:有效产出(throughput)、存货(Inventory)和营运费用(Operational Expense)。

  3, 区分工厂中的“瓶颈资源”和“非瓶颈资源”。任何资源,只要它的产能等于或少于它的需求,就是瓶颈。而非瓶颈资源就是批产能大于需求的资源。这两种资源中,瓶颈决定了工厂的有效产能,也就是说通过瓶颈的流量应该等于市场需求。

  4, 工厂的产能就等于瓶颈的产能。瓶颈每小时的生产量就等于工厂每小时的生产量。所以假如瓶颈损失一小时的生产时间,就等于整个系统损失了一小时。

  5, 仓库中塞满的成品库存,这些库存是:至少有三分之二是用通过非瓶颈的零件制造出来的产品。由于我们根据“效率“的原则来运用非瓶颈资源,我们制造了远超出市场需求的大量库存。

  6, “启动资源”(activating)并不等于“有效利用资源”(exploiting),有效利用资源的意思是,运用资源的方式必须能推动系统迈向目标,而“启动”只不过是好象按下机器的开关一样,不管这样做是不是通带来效益。...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以试图把系统中的每一促资源都发挥到极致。追求局部效益的系统绝对不是好的系统,而是非常没有效率的系统。

  7, 有一个很严重的会计错误,这个错误和我们计算存货的方式有关。存货绝对应该算债务,但在资产负债表上,我们却被迫把它归在资产下面!所以当我们减少存货时,产品成本和我们所减少的存货的原料成本之间的差异,在账面上都变成了净亏损。也就是说,降低多余的存货在账面上会被解释为亏损。

  8, 经理人最基本的几项能力:“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

  9, 流程:
  步骤一、找出系统的瓶颈
  步骤二、决定如何挖尽瓶颈的潜能
  步骤三、其他的一切配合上述决定
  步骤四、把瓶颈松绑
  步骤五、假如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颈,那么回到步骤一

  读书心得:

  一 寻找目标

  我们一定要把眼光放在整个组织上,而不是只谈制造部门,或是一家工厂,或是工厂里的一个部门。我们不着眼于局部效益。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读《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最大的心得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解决问题抓住关键点;

  我们的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复杂而且多变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如果把目光紧紧盯在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上,而忽略了全局的思考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目标》这本书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决方法!所谓提纲挈领就是这个意思,千头万绪之中如何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解决之,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遗憾的是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却经常陷入诸多复杂的流程和惯例之中不能自拔。一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本位主义,整个公司的目标与每个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局部最优却不能保证全局最优。另一种情况就是复杂问题的复杂化,甚至简单问题的复杂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把目标量化和分解为具体的衡量指标,也许最初的量化指标是比较能反映目标的需要的,但是随着组织本身的变化和组织所处环境的变化,这些量化指标对组织目标的反映就逐渐背离,久而久之这种量化的指标逐渐变形,以至于演化到最后,量化指标已经与目标背道而驰了。这种情况就是目标这本书中罗哥最初所面对的问题,也是钟纳为他指出的第一个问题。

  一个组织中每个局部环节的最优不一定意味着全局的最优!罗哥的工厂里使用了机器人之后,确实在个别工序中得到了优化,但是钟纳却不客气地指出,这不但不能带来全局性的优化,凡而会损害整体的最优。其实道理并不复杂,整个流程中效率最低的工序(瓶颈工序)决定着整个流程的产出,局部最优不能解决瓶颈工序的效率,从而也不能解决整个流程的效率,对整体的产出不会有什么改善,同时机器人的引入势必使局部最优,局部产出增加,却不能被瓶颈工序有效消化,于是大量库存产生,库存是要支付成本的,于是机器人的引入不但没有增加整体的产出,反而因为增加了固定成本而影响了整体的效率。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却困扰了罗哥很久。有谁敢很明确地说在自己的组织中不存在这种充分优化局部却忽略全局的愚蠢行为呢?

  二 消除短板

  有个数学原理说的是:有两个以上变数的线性依存关系中,变数的波动将会随着前一个变数的最大偏差值而波动。这个原理正解释了平衡模型中发生的状况。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流传着一个木桶理论,大意是说,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即使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只要有一块是短板,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就会显著降低。类似的是整个组织的产出依赖于效率最低的单位。《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中关于健行(远足)的一段就探讨了这个问题。健行中每一个不同的童子军行进的速度是不同的,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取决于行进速度最慢的一个。在大流水线作业的现场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整个流水线的产出不取决于平均速度也不取决于速度最快的工位,而是取决于速度最慢的工位。为了弥补整个流水线的速度,必须设法弥补速度最慢的工位的速度。健行中,罗哥最终通过减轻速度最慢的童子军贺比的负重的方式提高了他的速度,从而弥补了整支队伍的短板。

  大流水线作业现场也需要解决瓶颈工位的问题。公司的每条生产线编排前,每一个工位的标准工作时间都是经过严格测算的,正常情况下,每个工位的工作效率应该是相同的。但是毕竟工人不是机器人,每一个工人都会有特殊情况,谁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时间里所有的工人都会以标准时间设定的速度工作,数百人的流水线上只要存在变数的波动,马上就会在后面被放大,最终严重影响整条流水线的产出。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笔者以前工作的单位是日本公司,其员工中都一个很特别的级别“替位”。替位的职责就是负责清理堵机,哪个工位出现堵机马上过去帮忙,如果有人因为喝水上厕所或者其他的事情比如身体不适等等情况的时候,替位必须马上赶过来帮忙,以避免因为一个工位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流水线进度的情况发生。替位的使用其实就是为了解决整条流水线上可能出现的影响产出的变数。也就是为了弥补短板(只不过流水线上的短板是不固定的,流动的)。如果没有替位的话,整个流水线的效率会显著下降有时只能达到理想效率的一般,仅仅因为一个替位(大流水线可能不止一个,但也不会太多)的使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人的使用就把整条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了一倍,相当于数百个工人每人的效率都提高了一倍。这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流水线作业需要解决瓶颈工位的问题,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又何尝不需要?如果公司运营中能显著解决掉短板,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将会得到显著改观。

  三 普遍适用的管理真谛

  “我猜我真正想学的是如何管理,不管是管理工厂、事业部、公司,或任何形式、任何规模的组织。”我迟疑了一下,又加了一句,“如果能学会如何管理我的人生也不错,但是恐怕我要求的太多了。”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但管理更是一门艺术,到目前为止,各色管理学派多如牛毛,以至于有人称之为管理的丛林。林林总总的管理学派中只有一个学派的思想很少得到批评那就是权变学派,强调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管理应该强调随机应变,相机而变。而不应该生搬硬套所谓的固定模式。应该说《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作者最初的思路就是这样的,从一开始作者就希望读者能跳出固有的管理概念和模式重新认识管理。寻找具有一般常识性的管理模式。这种思路是好的,遗憾的是最终作者还是陷入了试图给出一套固定模式的误区。还发明出一套理论——TOC(Theory of Constraints)理论。

  我觉得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具体的适用环境,脱离固有环境之后,这套模式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很不好说。丰田公司的JIT生产模式被认为是非常先进的生产模式,但是移植者成功的并不多。不过约束理论还是有它可取之处的,它提供了一套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读这本书领悟到一些原则也许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帮助:

  1, 瓶颈上一个小时的损失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小时的损失,而非瓶颈资源节省的一个小时无益于增加系统产销率;

  2, 非瓶颈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不能提高产销率,而且会使库存和运营费用增加;

  3, 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即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了,但是产品并非都能恰好符合当时市场的需求,必然有一部分要积压。生产能力的平衡实际是做不到的。因为波动是绝对的,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生产能力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所以必须接受市场波动这个现实,并在这种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所谓物流平衡就是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机床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

  4, 充分利用资源不意味着就能获得最大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