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形式的教育,其教育效果都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产生的。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生物教学过程中,都是教重于学,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只是在教师的规 定下进行。强调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教学模式上深受赫尔巴特教学思想的影响, 由此引发了生物学教育的许多问题,尤以科学精神的缺失较为突出。 100年来已有30个国 家的600余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没有一位是中国本土工作的科学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
深思:中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所以这次科学学教育改革与20世纪60年代不同,生物学新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直接
推动着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本文从学习观、教学观、评价上阐述了建构主义与人本主
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比较了它们的异同,并探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与生物课教学的整合, 旨在更好的实现新课程目标和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新课程;生物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
杰。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建构主义的发展工作。这
些心理学家的理论并不完全一致。如杜威针对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三个中心”: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了完全对立的“三个中心”。这“三个中心”正是现在开展探究性 学习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尽管有不同学派,但各个学派中的共同观点则有以下四个方面即:
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学习环境观。本文着重谈以下三个方面:学习观、教学观、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观1.强调学者的经验。——先前经验。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最基本理念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过程:第一,人们对新 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第二,建构是对新知识意 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
照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学习,不是象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性、主动性还体现在自主选择性上。 “自主”是建构性学
习的本质属性。建构的几种途径:支架式建构、抛锚式建构、导引式建构。 3.创造真实的冲突的学习情景——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
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 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4.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共同体。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是与周围共同体相互作用的
结果。学习者、教师、学习伙伴等形成学习社群,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一
以及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疑问,逐
渐形成能够在学习社群中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学习者据此展开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 丰富和全面。 5.经验系统的变化——学习结果
学习是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的结果是先前经验的变化,具体表现为重新组 织、转换、改造。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有认知方面的变化,知知识、技能,也有情感方面 的变化,如动机、态度、信念、价值观等。这一学习结果是由于学习者经历了主动建构的过 程而导致的。 建构主义教学观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 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角色的调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实施创造机会让学社自 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再建构自己的新认识。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应注重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
适当的问题情景,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和深思,寻找解决问题 的途径,不能照本宣科。 4.鼓励学习者反思和思考
教材的安排虽然无法兼顾多样性的学习者之间的个别差异,但教学希望学习者能对过去
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如课本知识,加以思考,教学时注意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 教材次序,以促使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建设性的理解。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整个教学活动借助于师生、学习伙伴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辩论协调,澄清疑问等过程,
以引导学习者由非正式的先前概念向正式的科学想法接近, (三)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1)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主。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习者创设一个 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 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2)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也多以个人的自我评价为主;同时还有学生互评和教师 评价,评价的内容,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有助于教师把握并利用学生 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与建构新知识或信息,从而 更好地保证生物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测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改变教学脱离实际情况而主 张的情景性教学,对深化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生的合作学 习,有助于竞争条件下学风的改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生物学新 课程的改革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强调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新课程中适当地引进建构主义教 学模式,有利于构建多样化的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 生物学新课程目标。建构主义的两种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与抛锚式教学策略在生物学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支架式教学在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课题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搭脚手架(首先搭建概念框架):在进人探究环节之前教师应先帮助学生认识与“呼 吸运动”有关的结构:如呼吸系统的组成、胸廓的结构等,然后再学习呼吸系统的
整体结构与呼吸作用的原理) 教师分析学习任务,并通过对概念框架的分析,把 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呈现给学生
进人情境(情境是为学生而设,为学而设) 每小组学生面前摆放人体呼吸系统模型以及人体胸腔剖面图图谱,新鲜的哺乳动物的肺
或肺的干制标本。呼吸运动模型。 课件展示视频录像或动画,如潜水员潜水作业前检查呼吸器具和氧气瓶、婴儿出生时的 第1声啼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