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国内外的发展呈现两重格局,客观看需要先从各自的功能定位予以评判,再观察在各自定位的具体实现路径中呈现的问题,以判断其问题究竟是BIM技术自身的价值问题,还是阶段性的发展障碍。
从国外的实践看,以BIM相关工业软件发展最为前沿的美国和芬兰两个国家为例,目前BIM的应用仍集中在设计、协同和部分施工的场景中,这部分相关功能的运用和我们国内是一致的,整体应用深度和水平,由于我国涉及更大体量、更多场景的基建建设,事实上在项目设计、施工阶段的应用一点也不逊色。因此,首先应该肯定在设计及施工阶段,以国外的标准看齐,BIM已经为我国国内的业务发展产生了价值。
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诟病比较多类似正向设计等方面,其中既有项目标准流程的原因,也会有软硬件底层基础不牢固等原因,但客观看这些都是从粗放型经济向精细化转型,从单纯追求速度还是逐渐追求内在质量的必然过渡,其中矛盾和问题出现是正常的现象。例如,在正向设计的推行过程中,目前来看更多是政策侧的单方面推动,部分头部机构的小幅试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正向设计要求的精细化、较长周期的综合评判建模,和目前业务中仍保留的甲方要求快速出图交付的项目要求之间的矛盾,同时这种矛盾逐步激化工作量递增、设计费却没有明显增长的格局之下,进一步加大了一线人员对于正向设计等新兴要求的抵触心理。另外,在实际的工作项目中,还需要留意专业负责、管理层人员多有从早期手绘转入CAD制图再到建筑信息化三维建模转型的资深人员,由于年龄生理等因素,其学习能力以及对新业务的适应都对他们提出了难度要求,而在实际的项目中甲方对于项目协同标准规范的不统一,例如少有应用类似ISO 19650项目规范统筹全局的行动,两相结合更加造成了正向设计、BIM深度应用只是花拳绣腿、加重工作量、没有经济收入、实际数据继续割裂的偏离现象。
问题的背面往往就是解决方案,我们看到了相关的积极信号正在不断的产生,例如在房地产等行业调控中,包括开发商在内的甲方单位,在关注业绩等方面的同时也积极在存量中找寻质量的突破,而这种探寻的焦点便是如何将存量的数据予以更加深层次的运用,必然带动了对BIM数据、软硬件结构、数据融合联通、项目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反思和改变,进而推动的便是目前很多头部的机构开始在过往咨询翻模业务的同时,开始更多关注正向设计等业务,并通过与科技商推出的三维审图平台等工具予以试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一线工作中对于三维模型质量的合规性强条自动审查,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以上探讨的只是BIM在设计阶段,面向“正向设计”一类问题的简易探讨,在我国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强调数据侧的应用、强调信息透明化的价值提炼、强调国产自主的整体格局中,其立意的高度和目标是非常宏大的,但过程中必然遭遇底层专业建模软件、各类国外开源模块仍为国内市场主流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我们也看到很多厂商开始积极从硬件驱动开始自建壁垒,以完全国产化的方式来提供相应的底层工具,例如云计算三维数据引擎,例如部分细分行业的专业建模软件试水,这些都将在市场的竞争中进一步为整体BIM在不同场景、不同阶段、不同数字化平台上的应用做出贡献,以加强在数据侧的真正应用,而非简单呈现高逼真渲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