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但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和楚雄州的火把节,是在农历7月1日举行。农历6月25日,在大理地区的彝族、白族、纳西族举行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the Firebrand Festival of the Yi ethnic group)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1]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而影响深远的民族节日。目前庆祝火把节的民族有彝、白、纳西、傈僳、哈尼、拉祜等族,在云南,人口占到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近年来,云南很多汉族也会在这一天庆祝火把节,流传地域极为广泛。
人们认为,火把能把他们的愿望、要求及其他信息传递上天,从而连接天与地、天与人。因而他们通过手举火把、照田歌舞的形式取悦神,表示对天神的尊崇并祈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