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拼音 suǒ,部首户,基本释义为:
处所:场~。住~。各得其~。
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在山东)。前~(在浙江)。后~(在山西)。沙后~(在辽宁)。
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诊疗~。指挥~。招待~。
4.a)用于房屋:这~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医院。两~学校。
5.姓。
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认识的人。大家~提的意见。
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关心的。
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能。闻~未闻。
古籍解释
𢨷《唐韵》疏举切《集韵》《韵会》爽阻切,𠀤数上声。《说文》伐木声也。从斤,户声。
又处所。《诗·郑风》献于公所。
又《商颂》及尔斯所。
又《汉制》车驾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又《关西方言》致力于一事为所。所谓绝利一源也。《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
又《召诰》王敬作所。
又语辞。《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又誓辞。《论语》予所否者。《左传·僖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
又指物之辞。《礼·檀弓》其高可隐也。《注》谓高四尺所。《前汉·疏广传》问金馀尙有几所。《注》几所,犹几许也。《张良传》父去里所复还。《注》里所,犹里许也。
又姓。汉武帝时谏议大夫所忠。
又叶襄里切,音徙。《班固·西都赋》缭以宫墙,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所的部首是户。
所suǒ,该字有以下意思:1 处,地方:住~。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3. 量词。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6. 姓氏。
扩展资料
〈形〉
1. 一切,所有 [all]。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2.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fit]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3. 许多的,多种的 [various]
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4. 可以的 [permissible]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所以」
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②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谓」所说的。例:⑴郦道元所谓环水也。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⑶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汉高祖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所在」
⑴到处。例: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处,处所。例: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③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参考资料所_百度百科
妙趣汉字屋
所,部首:户,部外笔画:4,总笔画:8。
所部首:户
释义:
处,地方: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