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是不干预经济,这要分为短期和长期来解释:
短期内,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导致产出的增加和物价的提高;
长期内: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实际产出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物价水平提高了
你说的是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的答案一般教材上都有。古典经济学以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代表,主要考虑的是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而非对产出的影响,因为根据萨伊定律,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是中性的,即没有影响。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周期的理论,是新古典综合派的核心理论,该理论由凯恩斯理论起始,由萨缪尔森发扬光大,成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最主流学派。所以就目前看,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运用恰当的情况下,还是有效的。但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大滞涨以来,西方经济学中又涌现了一些学派在不同程度上否定货币、财政政策打搭配的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比如货币主义,奥地利学派和供给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如下:
古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不论是古典学派还是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综合事实上是凯恩斯主义的延续,不属于古典学派,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即把宏观和微观统一在经济学的框架之内)都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只能导致物价的上涨而不能增加产出。
认为短期能增加产出而长期不能事实上是属于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价格和工资粘性)。
古典学派是经济学发展的初期,到马歇尔达到顶峰,主要强调自由市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此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而新古典学派是以弗里德曼和卢卡斯为代表,现在也称之为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只有实行单一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单一货币政策就是说货币供给增量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临时性的货币政策无效。